1、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2、习俗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3、参考资料:
4、采百药,也叫“采百草”。农历五月,正是天气炎热,疾病多发的季节,很多毒蛇害虫都开始繁殖活跃起来,很容易给人带来伤害。
5、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也与屈原有关。
6、答:1,女儿女婿们送岳父母长辈们的节日礼;
7、打午时水
8、长命缕一般用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者做出各种形状的小饰品,在端午节的那一天,挂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脖子上,据说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9、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针灸里的灸法,就是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把它插在门口,也可以使身体健康;菖蒲,被老百姓视为百阳之气,插在门口上,可以避邪;门口挂榕枝的寓意是使身体矫健,百病不生。
10、三、悬挂钟馗像
11、在江淮地区,每到端午节,都有家家悬挂钟馗像的习俗,用以镇宅驱邪。
12、端午,是五月初五,“五”(午)是阳性,古人认为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午时驱邪最佳,所以端午当天有取“午时水”的说法,用来煮饭、烧水、煮汤,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13、端午节,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14、拴五色丝线
15、包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16、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年以上,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17、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18、七、饮雄黄酒,杀毒避邪
19、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还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20、在端午节期间会还挂艾草,以祈求福佑,端午食粽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箬叶等,其种类繁多,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端午食粽的习俗已经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21、端午节的习俗各地不尽相同,比较普遍的习俗有吃粽子,划龙舟,挿艾叶,喝雄黄酒,等等。
22、一、赛龙舟
23、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寄托人们迎祥纳福,辟邪消灾的愿望。
24、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后,被水中蛟龙所困,人们哀悯同情屈原,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就将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驱赶蛟龙。后来,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25、还有的地方是挂石榴、胡蒜、山丹,都是寄托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
26、八、采百药,防御疾病
27、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粽子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粽子,当时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品。
28、吃五毒饼
29、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30、二、吃粽子
31、因为戴香包老少皆宜,深受人们喜爱,现在的香包做得越来越精致,已经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32、躲端午,旧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躲端午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此习俗宋代似已形成。
33、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34、五、戴长命缕,保佑安康
35、老早准备盐好鸭蛋候节期前后吃;
36、家家都必须吃粽子和红蛋这是端午节的习俗,各地还有各地的习俗比如每家每户大门前都挂上艾叶,还有许多地方会进行赛龙舟比赛,包棕子比赛等等许多地方民俗,都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屈原,所以各个地方的端午习俗都大同小异,都是欢歌笑语庆祝端午。
37、在端午节,人们用菖蒲艾蓬等浸酒蘸洒于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
38、端午节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就是纪念屈原。
39、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风俗习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可能会有一些区别,主要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放纸鸢、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打马球、跳钟馗、斗草等。
40、沐兰汤,是中国节日端午节的一种卫生习俗。首先一身着汉服的女性端着一盆艾叶水,人们排好队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参加活动的人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拭一下,以示驱除晦气。
41、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42、端午节主要的风俗习惯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放纸鸢、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打马球、跳钟馗、斗草等,其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标志性的习俗。
43、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44、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45、先日准备好端阳艾与葛腾插在大门囗;
46、新华网-这些端午习俗,你知道几个?
47、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48、六、戴香包,防病健身
49、四、挂艾草、菖蒲、榕枝,祈求平安
50、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来,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
5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洗草药水、佩香囊、食粽等习俗。
52、男女老少下午都看赛龙舟,就这么简单。
53、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也称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等。
54、包子,粽子,雄黄酒,大蒜子一碗端午日中午享用;
55、传说屈原投江以后,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就纷纷往江里抛入粽子。有一位老医生,将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过了不久,水面上果然浮起一条蛟龙。人们于是就把蛟龙拖到岸边,抽筋剥皮,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脖子和手腕上,然后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孩子们能够免受虫、蛇的伤害。
56、香包,又称香囊、香袋、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做成的,里面可以装上各种香料,比如一些中草药,还有茶叶、荷花等等,然后佩戴于胸前,香味扑鼻,还可以防病健身。
57、画额,传统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58、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59、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60、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俗。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闽南语称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