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司马光的《客中初夏》
2、是谢道韫的典故。
3、如果不是柳絮因为风吹的满天飞,鸟儿飞来飞去也不肯在脆弱的树枝上停歇。
4、若无柳絮因风起原句是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5、二、原文译文四月初夏时节天气清明,刚刚下过一场雨忽然天晴了,正对的南山显得更加分明了。也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金黄的葵花向着太阳开放。
6、一、出处出自宋代诗人司马光的《客中初夏》。
7、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向日葵,一年生草本,秆直立,高丈许,一秆一花,向光倾斜,故名向日葵。历代诗人,写向日葵的诗篇相对较少,每咏及,多寄托忠君的思想:“匪以花为美,有取心向日。孤忠类臣子,恒性若有德。”李瓒的这四句诗,可为代表。与以梅兰竹菊隐喻人格美的追求相比较,文人们对葵花的吟咏热情就冷淡多了。这里也可透露一个消息:向皇上表忠心,或因守礼,或因怀惧,或因随众,或因邀宠,终不由衷。因为,这与人格的独立,终归格格不入。司马光的这首《客中初夏》,咏花明志,讲的是人品。“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暮春四月,雨霁天晴,在阳光映照下,门前南山的初夏景色清晰可见。“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柳絮因风起,语出东晋谢安与子侄辈的咏雪联句。侄女谢道韫联句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为人称道,世称“咏絮才”。“葵花向日倾”,典出《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杜甫也有“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的诗句。司马光的这两句诗,以柳絮与葵花对比,一则随风飘荡,一则忠诚恒守,轻贱与高尚,天地之别,泾渭分明。柳絮随风,历来是颠狂轻薄的象征。杜甫诗云:“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晏几道更点明人情易迁的可叹:“人情却似飞絮,悠扬便逐春风去。”与柳絮相比,葵花则显得忠诚不移。宋人蔡氏《葵花》诗云:“最怜一点丹忱在,不为斜阳影便移。”花似无情物,却有忠贞心。王翰诗云:“怜渠自是无情物,犹解倾心向太阳。”有时,花未倾心,是日照不及,刘长卿《咏墙阴下葵》云:“此地常无日,青青独在阴。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替忠心不贰的向日葵辩解,竟是如此体贴入微。司马光融情入景,对举柳絮葵花,对人品的褒贬自在不言之中。客中初夏作者: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意思:“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这两句字面意思是“在夏天里再也没有随风飘荡的柳絮,只有金色的葵花执着地向着太阳开放。它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的喜爱。另有一说是作者用柳絮的随风飘荡,来比喻随波逐流、没有主见的人,用葵花的忠诚恒守来比喻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不为世俗的潮流而改变的人。表达了对随波逐流者的厌恶和对忠诚恒守者的敬仰
8、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9、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10、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11、客中初夏作者: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12、客中初夏
13、意思是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着太阳开放。
14、若无柳絮,因风起时,靳寒之不可欺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柳絮因风飘荡,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
15、意义是:借助于随风而舞的柳絮和向日盛开的葵花对比,来表明自己不会随波逐流,随风摇摆,而是坚定不移,坚守操守,永远心向朝廷,忠于君主的政治决心和信念。
16、意思是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17、据《世说新语》中记载,谢安一家皆能作诗,一日大雪,谢安首先吟咏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儿谢朗接着吟咏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最后吟咏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故事在当时,一时传为美谈,就是在今天也是一个美谈。
18、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19、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20、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21、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出自出自北宋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2、作者:司马光
23、公大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