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
2、fēngluóyǐn蜂(罗隐)búlùnpíngdìyǔshānjiān,不论平地与山尖,wúxiànfēngguāngjìnbèizhàn无限风光尽被占。cǎidébǎihuāchéngmìhòu,采得百花成蜜后,wèishuíxīnkǔwèishuítián为谁辛苦为谁甜?
3、思想属于道家。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其书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5、唐朝。罗隐的《蜂》,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6、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
7、采得百花成蜜后,
8、罗隐著述甚丰,有《谗书》《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江南甲乙集》《灵壁子》等。罗隐作品散佚严重,今存诗歌约500首,有诗集《甲乙集》传世,散文名著《谗书》五卷60篇(残缺2篇),哲学名著《两同书》两卷(10篇),小说《广陵妖乱志》《中元传》等,另有书启碑记等杂著约40篇。
9、这是(唐)罗隐写的赞蜜蜂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诗。
10、《蜂》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飞到平地山尖,经历了无限美丽的风光,不辞劳苦,不畏艰险。后两句写蜜蜂采集百花,酿成蜂蜜,供人享受,为人辛苦,给人甜蜜。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首诗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11、作品原文
12、《蜂》唐·罗隐
13、大中十三年(859)底,罗隐至京师考进士,考了许多年,都没中第,史称“十上不第”。诗人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朝廷很失望,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愤满。这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14、就一个版本。
15、无限风光尽被占。
16、唐代罗隐
17、不论平地与山尖,
18、唐·罗隐
19、唐代:罗隐
20、采集百花酿成了蜜以后,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甜?
21、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更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去世,享年77岁。
22、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23、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24、búlùnpíngdìyǔshānjiān,wúxiànfēngguāngjìnbèizhàn。
25、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26、无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尖,美丽的春光尽被蜜蜂占。
27、《蜂》唐罗隐
28、为谁辛苦为谁甜?
2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0、【诗文解释】
31、cǎidébǎihuāchéngmìhòu,wéishuíxīnkǔwéishuítián。
32、《蜂》唐代罗隐
33、蜂【原文】
34、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35、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36、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37、【创作背景】
38、思想感情: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39、诗题《蜂》就是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