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辞》,又称为"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基本上指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歌,与《诗经》相比较,它的篇幅扩大,句式较长,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楚辞体诗的句式与语言楚辞体诗的句式,是在《诗经》体诗句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首先采用四言体句式。例如《天问》、《桔颂》等篇,在四言句式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楚地民歌形式,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句式,而代表楚辞体诗的最基本的句式是六言体。例如《离骚》、《九章·涉江》等篇。
3、按字数多少,分为三言、四言、五言(五古)、七言(七古),七言以上称杂言。楚辞体也即骚体也属于古体诗。
4、我们从宋词中也能看到很多楚辞的影子。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两者情感的抒发,简直如同一辙。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骚,“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场景的描绘如共处一地。
5、自屈原开始,有宋玉模仿,加之汉代东方朔,刘向之辈所作之文共同构成了楚辞一书。而屈原是这一流派无可置疑的开创者。
6、楚诗不似《诗经》那般整齐划一,也不似《诗经》那样的现实主义手法,它的形式近似于长短句,风格更加倾向于浪漫主义并且具有神话色彩。楚诗是汉诗的源头,同时也是五、七言的前身,对汉乐府、五言诗、七言诗、排律等有着较深远的影响。
7、乐府诗的形式
8、《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除《离骚》之外的另一篇长诗,有浓厚的道家色彩。也是其代表作之一,收录于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中。
9、含义:楚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10、他所作的《离骚》一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可匹敌。对后世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所说的”骚人“,”骚体“都是对他的一种致敬。
11、楚辞体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诗人所创作的一种文体。西汉时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并命名为《楚辞》,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还包括这部诗集以外的其他的楚地作品,在西汉初期曾是对由楚地特色的作品的泛称。
12、《楚辞》是长江流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的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到了西汉末年,汉人刘向把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人模仿新诗体所创作的作品辑录成书,题名就叫《楚辞》,因此,《楚辞》进而成为指代战国时期以屈原、宋玉等人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同时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屈原也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诗祖。
13、《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辞’。”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14、楚辞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东方朔、王褒等人的仿骚作品。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15、《楚辞》一词来源于西汉刘向,他是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目录学家、古典文献家。
16、楚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绝对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楚汉战争就是因为四面楚歌而一锤定音,从此开辟了大汉王朝的新纪元。
17、楚辞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可谓巨大,其中尤以离骚为突出!
18、与其说《楚辞》对中国文学界的影响,倒不如说战国时代的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对文学界的影响更为准确!
19、他把屈原以及屈原学生宋玉的作品,还有西汉的贾谊、东方朔等数位文人模拟屈原之作以及自己的作品《九叹》编成一集子,题名为《楚辞》。
20、至汉成帝时,有西汉文学家刘向将屈原和之后的楚国作家宋玉等及西汉贾谊、东方朔和自己的辞赋汇为一集,共有十六篇,定名为《楚辞》,作品中,以屈原所作数量最多,质量最好。而屈原的《离骚》,又是楚辞的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这种文体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骚指《楚辞》。南齐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曾经用"莫不同祖风骚”一句,以概括汉魏以来诗歌的渊源。鲁迅先生则认为,《楚辞》对后代的影响,"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21、在六言体句式基础上,楚辞中还有相当的五言、七言等句式,总之,楚辞体诗在句式上冲破了《诗经》四言体诗的束缚,而代之以六言为基
22、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23、按体裁分,可分为楚辞体、乐府及歌行体
24、楚辞,其本义解释是指楚地的歌辞。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25、《楚辞》本义是指带有楚地特色的文辞。说白了就是当地的风土人情、浓厚的地方色彩、方言,声韵等突出了屈原的语言风格、写作风格。
26、《楚辞》既包括楚歌,又包括楚诗,既然是新的诗歌体裁,同样是韵文的一种,汉朝的文人墨客通过改变《楚辞》中击节而歌的习惯,进而产生了吟诵,谓之曰赋,取义为“不歌而诵谓之赋”,因此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赋又称骈体文、四六句,同样是韵文的一种,需要用特别的声调来诵读,更加豪华,更加铺张,更加具有音乐的美感。
27、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古老的四言体,如《公无渡河》、《善哉行》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从那时来说,它们都可以称为新体诗。这新体主要有两种:一是杂言体。杂言,《诗经》中虽已经有了,如《式微》等篇,但为数既少,变化也不大,到汉乐府民歌才有了很大的发展,一篇之中,句式、字数不一,有整有散,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灵活多变,如《孤儿行》“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便是十字成句的。而《铙歌十八曲》全部都是杂言,竟自成一格了。另一是五言体,形式十分整齐。这是汉乐府民歌的新创。在此以前,还没有完整的五言诗,而汉乐府却创造了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十五从军行》等完美的长篇五言。从现存《薤露》、《蒿里》两篇来看,汉乐府民歌中当有完整的七言体,可我们已看不到了。丰富多样的形式,毫无疑问,是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28、诗经楚辞向来是相提并论,诗经是现实主义的开始,而楚辞则是文学里浪漫主义的源头,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29、屈原与楚辞的出现,开始了我国诗歌史上《诗经》以后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屈原以前的文学作品,譬如《诗经》在流传过程中虽然经过诸多修订,但大体上仍保留着纯朴、自然的本来面目,从中可以看出集体生活的情景,群众创作的智慧。而楚辞则基本上是由屈原一个人所创造的,它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并把楚地原有民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提高了一步,创造出一种崭新文学体裁——骚体。
30、公元前四世纪,即战国后期,南方的楚国诞生了一种新诗体———楚辞。她的出现,不仅使《诗经》后沉寂了大约三百年的诗坛重新复活起来,而且以其突发的异彩、更新更美的歌声,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以后的又一个辉煌时代。“楚辞”直接继承了《诗经》的铺陈辞藻、咏物
31、楚辞体,有时也被称为骚体、楚辞体,以屈原的离骚而得名。
32、楚辞是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
33、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34、《九章》包括9篇作品。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这9篇的作者,王逸都定为屈原。
35、写作特点: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6、②乐府诗: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
37、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38、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
39、《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40、古体诗中间还有一大类是乐府,汉以前诗是合乐的。汉以后诗乐分离,曲调可能失传,但乐府的格式和名称保留下来,通常都以具体而固定的题目出现。这些题目体裁包括:歌行、吟、辞等等。
41、后代习文者,大多以楚辞为临摹范本。这里尤以唐代为突出。我们从唐代文人的作品身上看到了很多楚辞的影子。王勃的滕王阁序,“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这样的句子在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很多,离骚中,“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成之所居。”,这两者的表现方法是多么的相似。李白,“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这两者的想象力又是多么的接近啊。
42、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43、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44、楚辞体的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
45、《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46、发展: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47、按押韵、对仗、平仄分,古体诗用韵、对仗、平仄都不严格--因为这些都是近体诗即格律诗的基本特征。
48、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
49、《楚辞》和《诗经》各自代表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无论汉赋还是唐诗、宋词、元曲,都离不开楚辞和诗经的引领,而楚辞对浪漫主义诗派的形成更加具有深远的影响。
50、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有文明古国之称的中国,在文学方面成就辉煌,为世人瞩目。纵观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无论是春秋时的《诗经》、秦汉时的辞赋,还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以时代标名。这说明它们不是某一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而“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楚辞”则独树一帜,恰恰是以产地命名的。楚辞是楚地的歌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在楚地民歌和巫歌乐舞的直接哺育下,借鉴神话的表现手法而形成的。楚辞是南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是继《诗经》四言体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楚国大诗人屈原。
51、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