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白居易简介39句

59

1、平安时人欣赏白居易、景仰白居易,却并非接受他所有的诗歌。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自叙言:“夫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而平安朝所风靡的,却只是闲适、感伤这类诗歌。对白居易极为看重的讽喻诗,却并没有引起平安人的兴趣。白居易的政治热情,在官场的种种失利中减退,而对于当时已失了官场自主能力的平安朝而言,可能更是讽刺。平安人在摒弃了那些带有政治色彩的诗歌后,却又沉迷于白诗的种种趣味风雅中,不得不说是诚实地反应了他们“物哀”思想所独有的略显颓废的精神状态。但是对于平安朝、及以后日本的文学文化的历史发展,白居易诗歌的流行正是当时地方文化裹足不前的最佳的一帖良药。

2、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讽喻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3、人物简介

4、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5、他晚年虽仍不改关怀民生之心,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时放意诗酒,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两人是文学革新运动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为“刘白”。被人称为“敕封诗仙”,而李白是后世才由“谪仙人”,才由民间转尊为“诗仙”。

6、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7、邓肖达曾说:“正是因为白乐天的诗老妪能解,才确立了他的诗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8、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白居易父亲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在新郑生活到12岁,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

9、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

10、出自:春早秋初,因时即事,兼寄浙东李侍郎

11、白居易〔唐代〕

12、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诗界有广大教化主的称号。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文学家,文章精切,特别擅长写诗,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于有“老妪能解”的说法。

13、白居易在唐朝中期的文人中已经是有着不错的社会地位了,即使是贬官江州,好歹也是个司马,而由于其诗通俗到“老妪能解”的程度,无论是本就喜爱他的文采的文人学士或是朗朗上口的那些社会小老百姓,都能雅俗共赏。当时日本的文人墨客们也非是达官贵人既是风雅名士,白居易享受到的宫内野外的雅与俗他们也都体会得到。

14、白居易春秋有关诗句,例如:“春早秋初昼夜长,可怜天气好年光。”

15、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较为有名。

16、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诗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17、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18、据考,白居易的作品传入日本的时间最早见《日本文德天皇实录》上所记载,承和五年(公元838年),由太宰少贰藤原岳守从唐商人带来的物品中挑出《元白诗笔》呈现给仁明天皇。随后,遣唐使陆续带回了更多的作品。其诗一经传入,迅速流传开来,深受当时日本文人的喜爱。据《日本国见在书目》记载,当时传到日本的有《白氏文集》(70卷),《白氏长庆集》(29卷)。这个时代的中国当然是文化鼎盛唐朝、白乐天所处的时代,而日本此时,则正处于汉诗文全盛期的平安时代。

19、介绍白居易时不得不提到的《琵琶行》,其中对于白居易的个性和审美情趣有个较全面的展现,对于“夜”、“月”、“水”、“音”的审美与最后“哀”的那个结局点,正是平安朝人甚至是整人日本从古至今的贯彻的审美思想“物哀”。白居易的诗歌行文中的每一个意象都与日本文人的“哀”的风雅意象共鸣,莫怪平安朝野上至天皇下至女官便都是白乐天的忠实崇拜者。日本文化从骨子里透出的那种静止的“哀”,恰恰与白居易的闲适感伤情调相契合,再加上白居易晚年时代逐渐养成的佛道思想融入在诗中,在日本当时那个年迈便要出家入道、修身养性的社会流行趋势看来简直是称心如意。

20、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1、胡令能,唐朝诗人,曾隐居圃田(今河南中牟),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时期人。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小儿垂钓》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22、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23、清露微凝枕簟凉。窗下晓眠初减被,池边晚坐乍移床。

24、熨衣灯火映深房。四时新景何人别,遥忆多情李侍郎。

25、白居易早年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关怀民生,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须取材于现实事件,反映时代的状况,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

26、《琵琶行》作者白居易

27、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8、白居易石像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29、春早秋初昼夜长,可怜天气好年光。和风细动帘帷暖,

30、在平安文士大江维时编辑的《千载佳句》中,共收中日诗人诗歌1110首,白居易一人之作品即占了535首,几乎占半数。在藤原公任编纂的诗集《和汉朗咏集》中,共收录588首诗,其中白居易的诗就达139首之多。在这一时期问世的《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作品中,处处可见对白诗的引用与活用。《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中白诗达106处之多。《枕草子》中引用的汉文典籍共计39处,其中《白氏文集》以13处为最多。由此可知,白居易的诗歌在当时已流传广泛且具有较大影响力。本文试通过对白居易诗文的特点的浅析,进一步分析白居易文学流行于日本平安时代的原因。

3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32、闲从蕙草侵阶绿,静任槐花满地黄。理曲管弦闻后院,

33、在日本文化里仍处于重要地位的汉文学中,白居易正是位于这重中之重。无论让哪个国家的学者或是哪个时代的日本文人来评说,对于日本汉文学乃至日本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中国诗人,无疑是白居易。他在日本的文学意义甚至远远超越了中国唐诗传统定义上的伟大诗人“李杜”二人。

34、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平易流畅,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在传入日本后,便迅速成为平安王朝贵族、学者、诸多文人等的必读教材。关于白诗在日本平安时代流行的原因,日本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金子彦二郎(《平安时代文学与白氏文集——句题和歌•千载佳句研究篇》)之说:一、白诗产生时的社会生活条件与我们平安时代极为类似;二、白乐天的身份和地位与我们平安时代的文人也颇为相似;三、白乐天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为人等方面又几乎可以视为我们平安时代典型日本人的那种类型;四、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看,七十余卷的《白氏文集》对于我们平安时代的文人来说,是一部大型文学事典兼辞典性质的存在。

35、白居易一生中共创作了三千八百多部作品,并且保存下来的作品也是唐代诗人中最多的一个。另外,白居易本人的经历曲折而丰富,其作品的取材范围甚至涵盖了中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时的日本平安朝文坛崇尚汉诗文,每当文人相聚,大多吟诵汉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对大部分初学汉诗的人而言,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是难以作出好诗的,这就需要一种范例或辞典,以供借鉴模仿。无疑,当时流传到日本的《白氏文集》就起到了这样一个参考作用。白居易就相当于是那些学习汉诗为风雅的文人们的导师,而他的诗文则是最佳范例,其中对于意象、韵律、节奏与主题的把握,相对于巧玩律韵的杜甫与天马行空的李白而言,更贴近平安文人们的心理定位。

36、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7、首先,就社会环境生活条件而言,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时期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刻,在长时间内累计而成的唐朝经济文化方面的强盛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化作泡影的,白居易生活的这个时期,社会发展还处在全盛时期的繁华阶段,但是在政治大动作的影响下,已有衰弱这无可奈何的景象。而当时的平安朝呢,中央集权的天皇权利逐渐被各大武家政权分割,就如唐土那边的藩镇割据一般,东瀛的中央权利也被各家削弱,天皇与宫中那些空有名头的大臣们不能反抗那些权臣家族,也只能泯酒吟诗徒具风雅罢了。

38、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时就已广为流传于社会各地各阶层,乃至外国,如新罗、日本等地,产生很大的影响。重要的诗歌有《长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乐府》等,重要的文章有《与元九书》等。

39、白居易何许人也?这也许你不知道,但一定知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这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诗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白居易的诗用词浅显易懂,语言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