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描写儿童的古诗192句

59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幼儿时期(1-2岁),则称为“孩提”。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如《老子》:“如婴儿之未孩。”,《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

3、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

4、对于古代称呼小孩的名称家长了解多少呢?现在家长称呼小孩,有宝宝、宝贝。数来数去也就这几个。古代对于小孩的称呼都划分了年龄段,还分男女。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6、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贾岛《宿郑州》)(节选)

7、儿童娱膝下,母子话灯前。——《乍归九首·儿童娱膝下》宋朝·刘克庄

8、《村居》

9、幼儿园可以让孩子们背诵的有:

10、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韦庄《与小女》

1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12、杨万里〔宋代〕

1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1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5、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权德舆《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

16、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轩治翁

17、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施肩吾《幼女词》

1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9、在古代宝宝在1岁以下的时候,父母称他们为襁褓。襁是指婴儿的带子,褓是指小儿的被子。

20、《牧童》唐·吕岩

21、意思是: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22、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2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24、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李商隐《忆匡一师》

25、在女子16岁的时候被称之为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古代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不是我们现代理解的女孩子破身的意思。

26、口中唤着大花狗,手里牵着老黄牛。

2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8、在女孩7岁的时候被称作髫年,是指古时女孩没有把头发扎起来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所以也称作“垂发”。

2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30、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

33、如果家中不止一位儿子,则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表示儿子排行次序。

34、寻隐者不遇。

3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____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6、后来就改用了其他表示法。如:老大称长子,老二称次子,老三称三子,老四称四子,老五称五子,……,最小的儿子称幼子。

37、白话文释义: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38、宋范成大

39、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40、《小池》杨万里

41、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许虬《折扬柳歌》

42、《悯农》李绅

43、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水中石头大如斗,石边鱼儿轻轻游。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边和地头。口中唤着大花狗,手里牵着老黄牛。——《牧牛图》

4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5、《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46、古代对小孩子的称呼有赤子、襁褓、孩提、始龀、垂髫、总角、黄口、幼学、豆蔻、及笄、束发。古时人们对不同年龄的孩童,会用不同的年龄称谓,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从“赤子”到“束发”,泛指0岁到15岁的孩子。

47、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48、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

4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50、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51、婴幼时期(0-1岁),则称为“襁褓”、“婴儿”、“婴孩”。襁褓为包裹婴儿的宽带和被子,比如《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

52、在孩子13~15岁的时候被称之为舞勺之年。是指古代儿童学文舞。这一词大多数是指13-15岁的男孩。

53、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54、描写儿童情趣的诗有:《古朗月行》、《牧童》、《村居》、《小儿垂钓》和《舟过安仁》。1、《古朗月行》

55、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移船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郑谷《淮上漁者》

56、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57、宋代:雷震

58、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59、《咏鹅》骆宾王

60、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6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唐代·吕岩《牧童》

62、幼学是指十岁的小孩,一般是指初入学的学童。大部分用来称男孩,但是女孩也是可以用的。

63、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64、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65、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66、《一去二三里》

67、稚子弄冰

68、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

69、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70、《村晚》

7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72、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

7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____袁枚《所见》

7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75、《所见》袁枚

76、古代没有手机电视电脑,但儿童生活非常丰富多彩,例如在古诗中体现出来的学大人种瓜、玩冰块、放牛、吹笛子、唱歌、捕蝉、偷莲蓬、剥莲蓬、钓鱼、追蝴蝶、放风筝、捉蟋蟀……

77、宋杨万里

78、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村居》

7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81、描写儿童的古诗有:

82、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出自唐代:白居易《池上》

83、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84、《静夜思》李白

85、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在宝宝刚生下来都是称之为婴儿。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86、白话文释义: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87、清代:高鼎

88、白话文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89、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出自唐代:吕岩《牧童》

90、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9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2、幼年时期(7、8岁),则称“龆龀(tiáochèn)”、“髫龀之年”、“垂髫”等,“龆龀”指换牙,通“髫”,“髫”指小儿下垂的短发。《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东观汉记·伏湛传》:“龆龀励志,白首不衰。”。

9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94、意思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95、古代把10岁以下的小孩称之为黄口。它原本是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在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后来慢慢发展为无知的年轻人,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亦作“黄颔小儿”、“黄口小儿”、“黄口小雀”。

96、白话文释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97、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度鬼门关,已拚儿童作楚蛮。——黄庭坚《采桑子》

9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9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100、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101、五年级儿童的古诗,例如:

10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03、《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104、《春晓》孟浩然

105、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

10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07、意思是: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108、《稚子弄冰》

109、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110、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11、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

11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1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代·雷震《村晚》

114、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115、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116、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代·白居易《池上》

117、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118、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119、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白居易《池上二绝》

120、《村居》清·高鼎

121、在孩子15~20岁的时候被称之为舞象之年。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舞象多指15-20岁的男孩。是指男孩到了这个年纪的时候,是可以上战场了。

12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2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24、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125、古代小孩子的称呼

126、总角是对于古代宝宝幼年泛称。总角是古时汉族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借指童年时期。

12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28、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129、《画鸡》唐寅

130、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31、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

13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所见》清朝·袁枚

133、在男孩8岁的时候被称作龆年,是指古时男孩没有把头发扎起来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所以也称作“垂发”。

134、在女孩子到达20岁,就称之为桃李年华。代表女子青春年少,这个年纪就像桃花和李花般美艳。

135、孩提是古代对2~3岁宝宝年龄的称呼,是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孩,不是现在孩子的意思,在古代是“咳”的古字,是指小孩咳咳的笑声。孩提中的“提”的意思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

136、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37、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观游鱼》唐朝·白居易

138、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39、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出自宋代: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140、在女孩子15岁的时候被称之为及笄之年。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笄是指束发用的簪子。在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141、在女孩子12岁的时候被称之为金钗之年。是指女孩子的头发够长了,能够在发髻上插上的金制首饰。

142、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王禹偁《寒食》

143、女孩在7岁的时候被称作始龀,男孩则是8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始龀就是指小孩刚换牙的时候。

144、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4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所见》

146、幺儿,二娃子,崽崽娃儿,小儿子,

147、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48、意思是: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149、宿新市徐公店

150、水中石头大如斗,石边鱼儿轻轻游。

15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

15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54、古人一般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或者“小儿”等。

155、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56、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代·袁枚《所见》

157、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158、赤子:“赤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原话是:“含于德厚,比于赤子”,唐代古经学研究家孔颖达解释说,“子生赤色,故言赤子。”意思是婴儿刚生下来,是赤色(红色)的,所以称为“赤子”,后来因为婴儿的心灵最纯洁,始终离不开父母,因此引申将品德高尚、对国家一片忠诚的人叫做“赤子”。

159、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60、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161、适合幼儿园的古诗有很多,例如有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春晓;王维的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题西林壁;孟郊的游子吟;王昌龄的出塞;杜甫的春望。这十首诗词是流传广远、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比较适合儿童朗读和记忆。

162、一去三三里.画,咏鹅。

163、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164、《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165、白话文释义: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166、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67、登鹤雀楼。

168、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6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170、满城灯火走儿童,万朵金莲照地红。——《并州元夕·满城灯火走儿童》明朝·于谦

171、在女孩子13岁的时候被称之为豆蔻年华,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该词语出自杜牧的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72、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伍缉之《劳歌二首》之一

17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174、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边和地头。

17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7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177、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丘为《泛耶溪》

178、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179、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180、适合幼儿园宝贝的古诗【三十首】

181、业精于勤,荒于嬉。

182、襁褓:泛指1岁以下幼童。“襁褓”一词,指的是不满周岁的儿童。襁,指的是背负婴儿的宽带子,褓,指的是婴儿的小被子。古时候人们劳动时间多,婴儿又离不开父母,于是父母就用小被子包裹着婴儿,再用一条宽带子绑在背上,带着孩子行动。因为背负着孩子,人们常说带着襁褓,慢慢就将襁褓作为不满周岁的儿童的称谓了。

18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8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85、雷震〔宋代〕

186、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187、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崔道融《牧竖》

188、《四时田园杂兴》

189、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190、《村居》高鼎

191、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衰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李涉《牧童词》

192、适合幼儿园的古诗有《咏鹅》、《咏柳》、《登鹳雀楼》、《春晓》、《悯农》、《草》、《游子吟》、《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