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李商隐咏史精选59句

59

1、刘诗在题中就表达了写诗的缘由,并有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的描写,而《贾生》中仅仅论述史实,发表感慨,并无如此描写。当然怀古、咏史都要表述作者对历史的看法,否则就只是用典。

2、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3、贾生年少虚垂涕就只是单纯用贾谊典故,这首诗当然也不能算作怀古或咏史。

4、语言凝练

5、二、古典哲理诗的特点

6、《咏史》  唐·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句,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咏史二首·其二》:全文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8、借助咏史来揭示哲理

9、《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怀古咏史诗,共两首,一首为七绝,一首为七律,都以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寄寓了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10、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

11、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甫

12、即借咏史来发表议论,阐明道理。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总结历史教训后,对统治者提出警示,使之以史为鉴,引发治国思考。

13、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咏史》

1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15、李白、杜甫的合称

16、如李商隐《安定城楼》

17、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18、《过陈琳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19、出自唐代李白的《乌栖曲》

20、意象: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等.

21、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22、[唐]李商隐

23、理附意象

24、小李杜。

25、而咏史诗大多是读史有感,缺少这样直接的描写。

26、构思精巧

2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28、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29、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0、即用具体的景物来阐明抽象的道理。如《乐府诗·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就是用植物的春盛秋衰来比喻人生苦短,用百川归海比喻人生不能逆转,从而得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结论。朱熹《观书有感》,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否则,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其实,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如不锐意进取,不断自新,终将一事无成。

31、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32、李商隐是男诗人,不是女诗人!

33、李商隐不是女诗人,是男诗人。

34、哲理诗的说理方式

35、王荆公金陵怀古《桂枝香》一阙也有大段登临送目,见故国晚秋的描写。

36、诗歌中,哲理的揭示只有扎根于形象,与景物完美融合,才能感人,才能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

37、写景状物来揭示哲理

38、出自唐代李白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39、其他还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断崖树,犹倒倚”、“锦官城外柏森森”,或在题目中有所提及,生发感慨的原因只是临斯地、忆斯人。

40、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41、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所作的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更是缠绵悱恻,优美动人。杜牧的诗歌则是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42、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43、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景,首句扣题,二句运用传说虚写塔高,三四句实写登山感受,承前两句写景而发议论,深富哲理:人不能为眼前浮云遮蔽,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然该诗语言准确而凝练,首句几近白描,二句用典,意蕴丰富,三四句先果后因,用意精深。三句中的“浮云”双关,一则指登飞来峰所见之浮云,二则联系作者的社会背景,应有“奸邪佞臣”意,《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不畏”二字足见诗人的勇气和智慧。

44、一,咏史怀古诗词要“有史”的根据,即历史性即史事的文学化咏史怀古类诗词作为一类独特的诗歌题材,就其自身而言,就注定了它拥有“着诗”“和史”的双重特征.首先,文学性是咏史诗的永恒魅力.源于历史而不泥于历史,咏史,不是对历史本事或事实的简单敷写或重复,而是史事的文学化,是将史事以文学形式中特有的诗的手段,进行重新的理解和架构,最终成为一种不同于历史的文学样式.宋咏史怀古诗词秉承着唐宋诗词的特征,从形态上来说,首先是文学,是诗,是词,而不是历史.其次,咏史怀古诗词要“有史”的根据,即历史性.源于历史本事,有感而发,有历史事实作为凭依,而不是空发议论或单纯地抒情,这是咏史诗构成的一个基本要素.

45、咏史——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46、感情: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

47、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也是因为身在当地才有对圣贤先人的凭吊。

4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49、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50、怀古一般是临故地有所感,不仅有对往昔的追忆,一般对周遭的风物也有涉及,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在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论述史实后,又有故垒萧萧芦荻秋的描写。

51、飞花令带秋月和国字的古诗有:

52、如同是用贾谊事,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与李商隐《贾生》就有不同。

53、《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54、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开启思路,“远近高低各不同”承接铺开,“不识庐山真面目”提出问题,“只缘身在此山中”,回答上句所问。前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沟壑纵横,峰峦起伏,游人的位置不同,所见之景也各不相同。后两句,一问一答,缘何不能辨认庐山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所限,所见皆是一峰一岭一丘一壑。这首诗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否则,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四句话,有起有承,有转有合,构思巧妙。有了前两句细致的景物描写做铺垫,后面的说理就显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谋篇非常精巧。

55、直接说理

56、现代一般多指李杜为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也有称李白和杜甫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为“小李杜”。李杜这样一个称号在当代也是闻名中外,他们引领了唐朝的诗词文风,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盛况。

57、这种情况不多见,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开篇就直接发表议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将幽深之理通过景物事件直接表达,如此举重若轻之举,可见他对人生感悟何其深刻。

58、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59、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