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李绅《悯农》优选好句48句

59

1、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义务教育教科书。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3、《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此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农民辛苦劳动了一年,终于获得了丰收,却仍免不了饿死的悲惨命运,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农民所遭受的剥削深重。

4、农民在田野里给禾苗锄土松土,炎炎烈日正升到天空中央,在太阳的曝晒下,农民汗流浃背,一颗颗汗珠滴落在禾苗上,又落在了禾苗下的土壤上,农民的劳作是多么的辛苦呀!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悯农》

7、[唐]李绅

8、《悯农》唐代:李绅

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1、宋代:杨万里

12、⒊闵农其四

13、可是有谁知道那碗中的饭盘中的餐,一粒一粒都是辛辛苦苦的劳动换来的。

14、二十七岁的时候,李绅高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有一年他回故乡探访亲友,正好与他同榜进士的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过亳州与李绅撞上。

15、原诗如下:

16、《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所作。

17、唐代:李绅

18、《悯农(其二)》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9、因为这首诗,李绅成为著名的悯农诗人。而这首诗到了今天,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旨在让大家知道耕种的艰辛,从而学会节俭。

20、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义务教育教科书。

21、《悯农》李绅

22、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有两首,没有其四。,另《闵农其四》出自清代诗人周馥。

23、【唐】李绅

24、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25、钱小秤大价半赊,口唤卖茶泪先咽。官家榷茶岁算缗,贾胡垄断术尤神。

26、两人是好友,既然如此巧合,自然要约一波。聚会的时候,两人登上观稼台,一时心潮起伏。李逢吉先感叹一番,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

27、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8、年年贩茶苦价贱,茶户艰难无人见。雪中芟草雨中摘,千团不值一疋绢。

29、李绅27岁写的悯农。

30、佣奴贩妇百苦辛,犹得食力饱其身,就中最苦种茶人。

3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农民的辛苦。

32、还有一说是无锡博物馆和惠山古镇尊贤祠介绍,李绅十五岁在惠山读书时,目睹附近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才写出这篇千古传诵的《悯农》。

33、周馥〔清代〕

34、答:悯农

35、《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36、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

37、三月招得采茶娘,四月招得焙茶工。千箱捆载百舸送,红到汉口绿吴中。

3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田间地头,餐桌旁,厨房里。

4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41、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42、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4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4、李逢吉满心想的是若是官路升迁,像是登台这么简单就好了。李绅却被田野立农夫顶着火辣的阳光锄地感动,因此感叹:

4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6、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47、关于李绅《悯农》的作诗地点,一说是李绅中进士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的二人久别重逢,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时所作。

48、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