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武陵春

59

1、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

2、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3、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4、武陵春是词牌名,而不是什么季节。

5、《武陵春》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用语纯净,用情至深,引人共鸣,内涵丰富,意境幽远,实为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也是李清照一生的真实写照。

6、第一、二句必须语义连贯,不能有断裂感。第三、四句即可以连贯而成,也可以各自独立。下片同理。武陵春,相传是北宋词人毛滂所创。毛滂根据楚地流传的曲调,作了一曲“武林春”,后来便作为曲子词形式流传了下来。其源出东晋陶潜《桃花源记》。

7、“风住尘香花已尽”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

8、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9、“欲语泪先流”,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10、在一个暮春时节,一阵凄风过后,百花零落,泥土中尚有余香阵阵,词人处境艰难,心中烦闷,无所聊赖,无心梳妆。家国不在,爱人故去,丈夫生前心爱的收藏也零落散尽,除了身边寥寥的几件昔日之物,一切都改变了,悲凉如许,黯然神伤,欲找人倾诉,可话未出口,已是珠泪涟涟。这种悲凉之状,令人痛到极点。

11、李清照,中国历史上最富才名的传奇女子,一代词后,号称“中国千古第一才女”。其词艳冠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少作品,皆为千古绝唱,被尊为婉约派宗主,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与男子,与苏轼等大家,并驾齐驱的尊崇地位。

12、表达思想:一个字“愁”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13、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14、这首词作于绍兴四年(1134年),即“靖康耻”发生7年,丈夫过世6年,词人遭受国破家亡之苦,辗转流落金华,孤苦无依,沦落困境,感慨万千。

15、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16、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7、这种愁不仅仅是因丈夫病故,一个人孤独寂寞的凄苦,也包括金人入侵所造成的国破家亡的无限仇恨,还包括幸幸苦苦珍藏的文物被焚烧、散失的痛惜.

18、wǔlíngchūn武陵春lǐqīngzhào李清照fēngzhùchénxiānghuāyǐjìn风住尘香花已尽,rìwǎnjuànshūtóu日晚倦梳头。wùshìrénfēishìshìxiū物是人非事事休,yǜyǚlèixiānliú欲语泪先流。wénshuōshuāngxīchūnshànghǎo闻说双溪春尚好,yěnǐfànqīngzhōu也拟泛轻舟。zhǐkǒngshuāngxīzéměngzhōu只恐双溪舴艋舟,zaìbùdòngxǚduōchóu载不动许多愁。

19、正格上下片句式、字数完全相同,此类词牌在章法上属于较宽松的,可以上景下情,也可以上情下景,或者情景交替穿插。

20、,载不动许多愁.

2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22、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23、李清照,宋朝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词风以南渡流亡为界,风格迥异。前半生,婉约清丽,多写生活之美。后半生,悲壮凄凉,多写寂寞之苦。其词擅用白描手法,被后世称为“易安”体,著有《漱玉词》。

24、李清照的《武陵春》全词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25、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26、词的主旨只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这个字是:愁.

27、物是人非事事休

28、只恐双溪舴艋舟

29、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这里,“只恐”一词起到转折传神的表达作用,充分表达了词人心中的痛苦与哀愁是纵使“春尚好”、“泛轻舟”也无法消除的。

30、,欲语泪先流.

31、答:词眼是“愁”。

3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3、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3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5、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36、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37、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38、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39、李清照《武陵春》

40、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

41、武陵春属于舒缓型的词调,适合抒发柔婉类的情感,应避免抒发豪情、激昂的情感。

42、词的下半阕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至“只恐”以下感情显得无比深沉。其实整首词都是在哀思之中,亲人、爱人之哀,国家民族之哀,处处伤情。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