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但:只。
3、复照青苔上。
4、上联:空山不见人,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6、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7、鹿柴:养鹿的地方,“柴”同“寨”
8、首先你说的王伟应该是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两句话表现的是山野的深幽,丛林的茂密.听的见人说话,但看不到人。王维用衬托的手法以动写静。
9、意思: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出自:唐。王维的《鹿柴》。
10、空山不见人,
1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2、空山不见人下联是:
13、这幅联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
14、这是一首仄韵诗,属于古风,不是格律诗,偶句押韵,押的是上声韵。
15、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6、“空山不见人”出自《鹿柴》,作者是王维。 2、原文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译文 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4、简析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17、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8、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9、但闻人语响,
20、反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译文】 译诗1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21、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2、唐朝·王维
23、下联:但闻人语响。
24、组闻人语响。即:
25、唐·王维
26、返景入深林,
27、但:只。闻:听见、
28、讨论它的平仄没什么意义。全诗平仄如下: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29、闻听见。全句的意思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赏析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30、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31、这首诗叫《鹿柴》。原诗如下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