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苏轼写荔枝名句优选好句130句

59

1、“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知道。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

2、荔枝叹苏轼

3、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出处:何景明《鲥鱼》

4、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5、“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它使我们想到春秋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一历史故事。周幽王为博妃子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家亡。

6、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7、至今欲食林甫肉

8、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9、“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10、创作背景:

11、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2、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

13、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14、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5、揉蓝雾雾蔷薇浅,半露冰肌玉不如。——丘崈《鹧鸪天(咏绿荔枝)》

16、“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17、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

18、洛阳相君忠孝家

19、“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20、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

21、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食荔枝》

22、长安回望绣成堆,

23、致养口体何陋耶

24、李白给杨贵妃写的关于荔枝的诗

25、白话翻译: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

26、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

27、雨顺风调百谷登

28、白话翻译: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29、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30、我愿天公怜赤子

31、白话翻译:五岭地区麦收尽,荔枝初熟穿丹衣。

32、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3、“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34、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的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35、《食荔枝》

36、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人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

37、争新买宠各出意

38、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李白没有写过关于描写荔枝的诗,荔枝与杨贵妃联系在一起的诗是杜牧写的。

39、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40、前丁后蔡相笼加

41、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42、这就揭露了封建皇帝为讨宠妃欢心不惜劳民伤财,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穷奢极欲、权力不受制约的最高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43、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44、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

45、无人举觞酹伯游

46、山顶千门次第开

47、民不饥寒为上瑞

48、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49、星球皱玉虽奇品,终忆戎州绿荔枝。

50、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51、《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

52、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53、苏辙不信其兄会真心归隐,几百年后纪昀的看法也一样。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苏东坡和陶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曰:“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其十八曰:“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其二十曰:“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54、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

55、山顶千门次第开。

56、惊庭溅血流千裁

57、十里一置飞尘灰

58、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李牧所写,说的是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因为杨贵妃爱吃荔枝,就下令从遥远的南方快马加鞭送来新鲜的荔枝,反映出了当时朝政的荒废,揭露了统治阶级不顾百姓的嘴脸。

59、飞车跨山鹘横海

60、李白的诗关于杨贵妃吃荔枝的诗

61、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6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

63、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64、永元荔支来交州

65、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66、颠阬仆谷相枕藉

67、知是荔支龙眼来

68、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

69、描写“杨贵妃吃荔枝”的诗句

70、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71、年年桃李争春色,谁是君家小状元。

72、天宝岁贡取之洛

73、朱弹星丸灿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

74、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75、无人知是荔枝来

76、冰肌不受人间热——韩元吉《醉落魄(荔枝)》

77、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何景明《鲥鱼》

78、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79、宫中美人一破颜

80、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出处:丘浚《咏荔枝》

81、过华清宫

82、清平调词三首李白

83、唐·郑谷

84、白话翻译: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85、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粹液灵难驻,妍姿嫩易伤。近南光景热,向北道路长。不得充王赋,无由寄帝乡。唯君堪掷赠,面白似潘郎。

86、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87、五里一堠兵火催

88、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89、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90、长安回望绣成堆

91、今年斗品充官茶

92、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很明显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是不可通的。

93、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94、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95、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96、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97、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98、无人知是荔枝来。

99、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100、吾君所乏岂此物

101、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102、不寄梅花,千里寄红雪。——韩元吉《醉落魄(荔枝)》

103、玉环旧事谁能说。迢迢驿路香风彻。——韩元吉《醉落魄(荔枝)》

104、莫生尤物为疮病

105、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处: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106、一骑红尘妃子笑

107、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欧阳修《浪淘沙》

108、过华清宫绝句(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09、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110、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

111、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112、不错,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苏轼在岭南时的心情与初贬黄州时相比,确实显得更加平静,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本传说苏轼在惠州“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贬为琼州别驾后,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介绍:“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113、风枝露叶如新采

114、君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115、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

116、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

117、关于杨贵妃吃荔枝的诗是《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不是李白写的。

118、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119、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

120、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丘浚《咏荔枝》

121、白话翻译: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12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处:苏轼《食荔枝》

123、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12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125、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苏轼写的,说的就是荔枝好吃,生津止渴,常吃有益于身体健康。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126、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白居易《种荔枝》

127、一骑红尘妃子笑,

128、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129、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30、可怜亦进姚黄花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