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有为的名言名句儒家-通用42句

59

有为的名言名句儒家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2、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曾说:“人生为天地立心,一念之善,喜见于天,而和气应之;一念之恶,谪见于天,而沴气应之。故欲观己之善恶,当观天之所以为应者以验之。”

3、或许可以这么说,人们对“为天地立心”这句话的各种理解,不仅反映了这句话本身具有强烈的感召力量与广阔的解释空间,更折射出不同时代的中国人对自我与社会的期许。

4、宋代大儒张载尝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皆以“为”字起首,故被称作“四为句”。这四句话在后世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追求高远的中国人。“四为句”中最有气魄而又最难理解的便是“为天地立心”,从古到今,许多哲人踊跃探索这句话的意涵,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论述。

5、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对张载的“四为句”十分推崇。1990年,冯友兰积二十年之功写作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竣稿,这部七卷本的大作是冯友兰毕生哲学研究的结晶。冯友兰为这部大书写了一个长篇总结,其中亦谈到了他对“为天地立心”的理解。

6、古人提出了许多修养道德的方法,但最关键的是要认识到诸般妙法唯有立志践行才能收获实效,梦想成仁而惮于施行仁义只会一事无成。人具有道德修炼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早经孔子揭出,《论语·述而》提到孔子曾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既不远,“为天地立心”难道远乎哉?

7、马一浮的解释结合了孟子的“四端说”,孟子主张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马一浮说“仁民爱物”即是“为天地立心”,他进一步解释道:“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心以恻隐为本。孟子言四端,首举恻隐,若无恻隐,便是麻木不仁,漫无感觉,以下羞恶、辞让、是非,俱无从发出来。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8、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儒家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如其理想人格对现代人格建构的启示作用“天人合一”思想及泛爱主义对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等。

9、“将以有为也”出处有二:

10、归有光认为人与天是可以互相感应的,他说“人之于天,其精气相感,捷若影响”,这种独特的天人关系最初是由汉代儒士提出的,对后世影响至深。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归有光说人有为天地立心的高尚使命,在他看来,人的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都有一个外在的检验对象,这就是天,天可以用福与祸响应人的善与恶,人为天地立心,便是要求人持之以恒修炼道德,心存善念,广行善举,使正气充盈于天地之间,勿使天赋予人的道德准则沉沦。

11、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12、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3、(1)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即天地的心意。所以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因为天地生化万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并非有意生出这样一个大千世界。所以是「无心」而「成化」。无心而有心(以生物为心),这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

14、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15、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

16、如何将期许化为行动,如何将“为天地立心”激发出的巨大能量导引到日常生活中呢?只有人才能“为天地立心”。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迥异于鸟兽虫鱼,正在于人有道德感。因此,今人不必将“为天地立心”视为圣人之事,与自己没有关系,而可将“为天地立心”视为自己修德守仁的动力。

17、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

18、(2)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出自:唐·韩愈《原道》

19、他认为“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句诗当改成“天若不生人,万古长如夜”,他说:“在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中,如月球,虽然也有山河大地,但没有人了解,没有人赏识,这就是‘长如夜’。自从人类登上月球,它的山河大地方被了解,被赏识。万古的月球,好像开了一盏明灯,这就不是‘长如夜’了。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情况,也是如此。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在创造历史文化的时候,也就为天地‘立心’了。”冯友兰理解的天地是客观的天地,它只能被人认知,由人赋予意义,这一过程就是“为天地立心”。

20、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21、仁是中国儒学的核心价值,仁不是隐居在山林中独自修炼可以获得的价值,仁本身便意味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日军侵华、山河破碎、生民流离的艰难时世,马一浮揭示出“仁民爱物”即是“为天地立心”,不仅要扫除社会上弥漫的悲观情绪,更在勉励国人振作精神,主动承担起民族与国家的责任。

22、深入挖掘、诠释儒家思想中蕴藏的适应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精神资源,使其在现代政治社会秩序的建立中发挥作用,不仅关系到儒家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转型的顺利进行。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家为中心形成的,儒家的理论从个人层面的修身开始,层层扩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

23、从“无为”到“有为”: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4、释义: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25、中华文明是高扬人的主体性的文明,它尤其关心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古人对人生价值的衡量有所谓“三不朽”的标准,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乃最高的人生价值。

26、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到现在还是华人的主流思想。

27、儒家思想是集中华文明之文化思想之大成,

28、释义:人若没有一个中心,没有一个理想,没有一个志向,没有一种精神,很容易随波逐流,失去自我,甚至颓废。(2)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出自:唐·韩愈《原道》释义: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一、韩愈《原道》《原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是韩文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文中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学之是,归结到恢复古道、尊崇儒学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杰作。“原道”,即探求道之本。韩愈认定道的本原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以继承道统、恢复儒道为己任,排斥“佛老”,抨击藩镇割据,要求加强君主集权,以缓解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

29、儒家对中国科技以及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据《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发明的。

30、被梁漱溟誉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的马一浮,对张载的“四为句”有精辟的解说。那是在战火纷飞的1938年。这一年,55岁的马一浮接受竺可桢的邀请,前往已西迁到江西泰和的浙江大学讲学。他在讲学之初便拈出“四为句”教育学子们立志,他说自己讲学的宗旨便是要使大家有“仁以为己任”的观念。他对“为天地立心”的解释也不脱这一观念。

有为的名言名句儒家

31、创立了“和为贵”的社会生态平衡的理论体糸.创立了“刚柔相济”、“宽严结合”的社会管理原则的指导原则,以“阴阳互补”的方法论为指导,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富民”“安民”的政治目标.

32、儒家注重管理的道德性,把“道之以德”作为社会行为准则,并把“道之以德”作为社含管理的主要手段,建立了一整套的社会公德、公信、公约、公享同时也构建了一整套的社会管理理论体系。

33、儒家是中国古代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百家之一,与其它诸子百家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

34、(1)唐朝名将南霁云说:“将以有为也”。释义:人若没有一个中心,没有一个理想,没有一个志向,没有一种精神,很容易随波逐流,失去自我,甚至颓废。

35、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是,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6、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3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8、“将以有为也”出处有二:(1)唐朝名将南霁云说:“将以有为也”。

39、这四句话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但这四句话并不好讲。今特稍作解释,或者于青年学子不无助益。

40、儒家思想有着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架构了系统的人性规范与社会管理模式,

41、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2、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宗教,而是一套完整的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通过几千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制度的建立,渗透进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生活方式。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