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次活动,不但让老人们感受到了三江新区的温暖和关怀,更让他们真实的度过了一个温馨快乐的重阳节,也是港建集团负责江南镇83户定点扶贫对象的敲门砖。
2、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3、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4、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5、形容重阳节的成语只有满城风雨、明日黄花。具体解释如下:
6、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7、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新旧融合,今天我们赋予的重阳节新的含义“老人节”,为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港建集团党总支副书记李祖君带领港建集团、港博建工、市政园林公司党支部,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了秋日的温暖和节日的问候并为50余位老人们送去了暖手袋、牛奶等慰问品。
8、明日黄花míngrìhuánghuā
9、重阳节也是老人节。九九归一。阴历九月九日。
10、重阳节的起源
11、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迟暮不遇
12、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百行德为首,百善孝为先,通过此次活动,港建集团将始终贯彻区党工委管委会以及区国资党委的精神,积极引导了全体员工开展为老人献一片情,办一件事,温暖一片心等活动。
13、扩展资料
14、解释: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15、出处:鲁迅《花边文学·零食》:“为什么倒弄得闹闹攘攘,满城风雨的呢?”
16、重阳节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17、答:重阳节可以用明日黄花,登高望远,满城风雨等等词来概括。
18、年10月15日,农历九月初九,港建集团党总支在南溪区江南镇敬老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暨“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党日活动,江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中海出席活动。
19、满城风雨mǎnchéngfēngyǔ
20、重阳节的美好寓意主要是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两方面。古时候人们认为九九重阳是非常吉祥的日子,民间在重阳节期间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插茱萸、拜神祭祖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的含义,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1、有“满城风雨”、“明日黄花”、“过时黄花”、“必里迟离”、“遍插茱萸”满城风雨[mǎnchéngfēngyǔ]: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第四卷:“昨日宵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寄举。”例句:即使你知道了这个秘密,也没有必要闹得满城风雨。明日黄花[míngrìhuánghuā]: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例句:现在流行的事物,过些时都成为明日黄花。过时黄花[guòshíhuánghuā]: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例句:这消息早已成为过时黄花,毫无新闻价值。必里迟离[bìlǐchílí]:意为阴历九月九日。出处:《辽史·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例句:待到必里迟离之时,我们定会重会。遍插茱萸[biànchāzhūyú]:旧时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俗信能驱邪治病。出处: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例句:各式糕点装点重阳盛宴,菊花做酒酝酿诗意生活,遍插茱萸足见兄弟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