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如梦令暮春李清照译文

59

如梦令暮春李清照译文

1、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全诗意思是: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3、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4、所做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5、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6、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7、绿肥红瘦描写的是暮春初夏时节。

8、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原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9、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

10、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

11、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12、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3、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14、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15、李清照的如梦令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一个早晨,海棠花落,诗人伤春,残酒未消,醉眼朦胧的画面,个中透露淡淡的哀愁,淡淡的眷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16、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17、“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18、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19、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2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释义:译文一: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21、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22、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2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2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

25、如梦令是词牌名,出题人想问的应该是宋代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27、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8、《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9、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3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意思是: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滇ICP备2023009294号-119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