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精选兰亭集序有哪些喜哪些悲【43句】

59

1、“悲”则更深入地表达了王羲之对生命的无常和无奈的悲哀。他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有限,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逃脱生死的命运。这种悲哀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对人类普遍命运的一种感叹。他在文中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他看到曾经喜欢的事物在转眼间成为过去,这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曾不知老之将至一作:不知老之将至)

3、总的来说,“痛”和“悲”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的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情感体验,它们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生命有限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这些情感使《兰亭集序》具有了更深远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4、王羲之希望,假如后世的读者读到篇序言的时候也会有所感慨。看似绝望的《兰亭集序》后半部分,其实暗藏了王羲之对生命、人生的强烈欲求和留恋。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6、作者感情由乐转悲,既是因为乐极生悲,也是因为想到了自己年纪渐长,人的生命有限,而自己却还未能实现心中抱负,只能寄托情怀于山水间,纵情放荡,如何不悲?

7、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8、山环水绕,境界清幽,二乐也。

9、二乐:良辰

10、但是,在这茫茫的宇宙中,人生是何其短暂。人若是跟这永恒的宇宙,亘古的自然相比,终将是要消亡的。

11、“痛”可以理解为王羲之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他在文中写道:“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段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人们在相处中,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时专注于内心的想法,在室内畅谈;有时寄托于外物,放纵自己。虽然人们的爱好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喜欢的事物时,都会感到快乐和满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然而,当他们对所追求的事物感到厌倦时,情感也会随之变化,不禁感慨时光的匆匆。

12、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三乐也。

13、王羲之〔魏晋〕

14、前句是“信可乐也”,对前面所述的“乐”之事作个总结,而转入感叹人生,转生悲也。

15、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16、这里不涉及庸常所鄙视的喜新厌旧的道德问题,而是说人和事物本身会有一个新生兴盛与衰颓的过程。

17、作者之四悲:人生短暂,盛事作者认为人生本来各有所乐,虽静躁有别,所好不同,但乐在其中,不知老之将至。不过,一则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好花不常开,好景难长留,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另则再美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曾经的美景能给心灵带来的欢乐难再。

18、四乐:赏心

19、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20、他将对山水的审美升华至对生命的认知,从渺小的自己联想到无穷的宇宙,这恰恰体现了“死生亦大矣”,真正实现了他逍遥一生的终极目标。

21、三乐:美景

22、这在表面看来似乎是颓废、悲观、消极的,但王羲之想表达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的强烈欲求与留恋。

23、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24、眼看这美好的春光,大自然对自己的恩惠,志趣相同的知音,多想让时光停留在这一刻。王羲之沉浸在这美妙的自然中,越沉浸,就越发想将这种美好的体验一直留存。

25、眼前的美好景色、事物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美好都将一去不返,变为“陈迹”。作者想到这里不由得感慨岁月的无情,心情自然由乐转痛。

26、“夫”字是发语词,在此作为意义转折的助词。

27、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53,亦将有感于斯文。

28、王羲之感受到的“痛”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他通过“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终结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会。

29、王羲之并不是因为个人得失而悲,而是因为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而悲。

30、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痛惜之情。具体来说,他对“痛”和“悲”的理解和表达如下:

31、《兰亭集序》中作者的四喜是: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

32、一乐:人贤

33、《兰亭集序》的价值,就在于阐释了人生痛苦的必然,以及快乐的短暂。

34、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35、于是,他想到了人生代代无穷已,纵使时代变迁,事情不同,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喜怒哀乐不会改变,人们的思想情趣也不会改变,“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36、《兰亭集序》中的“痛”和“悲”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37、一段写“乐”,二段写“痛”,三段写“悲”。乐在何处?你看,“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一乐也。兰亭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可谓二乐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可谓三乐也。曲水流觞,可谓四乐也。饮酒作诗之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谓乐之极也!这“五乐”概括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正应了“信可乐也”一句。一群文人雅士,在青山绿水间,行高雅风流之举,怎不令人羡慕?快乐之情,自不待言

38、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39、世界万物瞬息万变,况且人是会衰老的,等到自己对得到的或喜爱的东西感到厌倦时,那么先前的快乐就会跟着消失,惆怅也接踵而至;过去所喜欢的,也终将变成往事。

40、名士济济,聚会兰亭。一乐也。

41、兰亭集序

4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3、天朗气清,风和日暖,四乐也。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