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早发白帝城》,是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2、《早发白帝城》诗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中的“发”是启程之意。而“朝辞”即早晨,告别之意。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免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流传最广的名篇。诗人把遇赦免返回时的愉快心情和江山壮丽景色融为一体。全诗夸张和奇想,写得绮丽飘逸,惊世骇俗,浑然天成。
3、唐代·李白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7、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8、这首诗的名句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学者认为,“两岸猿声啼不住”是隐喻李亨兄弟相残。
9、唐代·杜牧
10、天门中断楚江开,
11、李白〔唐代〕
12、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13、应该是晚上。
14、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5]前人对这首诗好评如潮,如杨慎《升庵诗话》:“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丁龙友评价:“此是神来之调。”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视若珍品。
15、《早发白帝城》
16、解释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17、《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18、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19、出处: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2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山行》唐.杜牧
22、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3、望天门山
2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5、七言古诗三年级上册有:
2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7、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28、全诗四句全在一个“流”字,以体现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
29、宋代·苏轼
30、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3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2、朝发白帝城这首古诗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33、两岸猿声啼不住翻译: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3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35、译文: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36、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37、《赠刘景文》宋.苏轼
38、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9、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40、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瞿塘峡口。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或以此诗为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细审"千里江陵一日还"诗意,可知曾从江陵上三峡,此当为返还之作。应是乾元二年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时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
41、饮湖上初晴后雨
42、意思是: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43、出处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44、孤帆一片日边来。
45、诗中:早发白帝城的发是出发的意思,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朝辞意思是早晨告别。诗句的意思是: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行程。
46、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47、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48、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重重高山。
49、发的意思是告别,朝辞的意思是“早上启程”
50、意思是两岸的猿猴在不停地啼叫。
5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2、《山行》
53、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54、意思是,猿猴的叫声啼叫不止。指的是船顺流而下的速度太快,不同地方的猿猴的叫声被误认为了猿猴跟着来了
55、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56、作品原文
57、早发白帝城,是李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59、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60、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61、《夜书所见》
62、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63、创作背景
64、译文: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65、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作于诗人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66、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67、宋代·叶绍翁
68、《赠刘景文》
69、两岸青山相对出,
70、碧水东流至此回。
71、《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7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73、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