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2、《蝉》拼音版注音:
3、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4、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5、疏:开阔、稀疏。
6、虞世南〔唐代〕
7、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8、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9、④疏桐:高大的梧桐。
10、藉:凭借。
11、白话文释义:
12、藉,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最早字形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本义是指古代祭祀或朝聘时陈列礼品的垫物,还有顾念、顾惜的意思,还可指杂乱,烦杂。
13、译文及注释
14、在古诗蝉中的读音是jiè。
15、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16、康熙字典【申集上】【艸字部】《唐韵》慈夜切。音躤。《说文》:祭藉也。《易·大过》:藉用白茅。注荐藉于物。 又《礼·曲礼》: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注:藉,藻也。疏:凡执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仪礼·聘礼》注:藉谓缫也。缫所以蕴藉玉。
17、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8、《蝉》李商隐
19、诗人杜甫没有关于名字为蝉的诗,其他诗人有:
20、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21、[唐]虞世南
22、《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23、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24、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25、《蝉》虞世南
26、虞世南《蝉》诗中的“緌”而读音是:rui,二声,阳平。是指古人帽带的下垂部分,用来代指蝉的触须。
27、③流:发出。
28、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29、蝉唐·虞世南
30、意思是:凭借、依赖。
31、原文如下:
32、藉[jiè,jí]汉语汉字
3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4、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35、⑤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36、译文: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
37、藉:jiè,声母是j,韵母是ie,声调是四声。
38、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39、jūgāoshēngzìyuǎn,fēishìjièqiūfēng。
40、②清露:清纯的露水。
41、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42、chuíruíyǐnqīnglù,liúxiǎngchūshūtóng。
4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44、藉组词:蕴藉、狼藉、相藉、藉口、藉词、藉助、蹈藉、藉端、耕藉、酝藉、藉甚、藉手、藉藉、浪藉、神藉。
45、《蝉》翻译:
46、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
47、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注释: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48、《蝉》唐代·虞世南
49、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50、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51、⑥藉(jiè):凭借、依赖。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