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王昌龄名言佳句优选汇总83句

59

王昌龄名言佳句

1、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浣纱女,青楼怨,送狄宗亨

2、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他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文人交往甚厚,他写诗以七绝见长,尤其是边塞诗最为著名,在边塞诗中,他生动而鲜明的描写了边境战争的残酷,刻画了边疆战士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所以后世称他为“七绝圣手”

4、赏析: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玉门关。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乡的。

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6、答:王昌龄著名诗篇有《出塞》、《从军行》七首、《长信秋词》、《西宫春怨》、《芙蓉楼送辛渐》、《采莲曲.》、“春宫曲”、送“”郭司令”,还有,闺怨、送魏二,等等名诗几十首。其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名句,妇孺皆知,有口皆碑。他的有些诗篇还进入了我国的中小学课本。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

7、(2)首句和第二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8、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9、千古名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千古名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12、他被称为“七绝圣手”,在整个唐代,只有李白

13、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14、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15、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6、千古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算是王昌龄最有名的一句了)

17、他是王昌龄。七绝圣手王1、最激昂的边塞诗《出塞》2、最坚定的自白诗:《芙蓉楼送辛渐》3、最慷慨的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其四》4、最纤媚灵动的唐诗:《采莲》5、最达观的友情诗:《送柴侍御》6、最柔情百转的唐诗:《闺怨》7、最壮阔的反战诗:《塞下曲·饮马渡》8、最绝妙的宫怨诗:《长信怨》9、最静美的诗:《同从弟南斋玩》10、最幽怨的宫怨诗:《春宫曲》

18、千古名句: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9、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0、《从军行》与《塞下曲》虽然都作为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但是两首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却是不一样的。《从军行》是表达王昌龄想要去到战场上面,杀敌建功的意愿。而《塞下曲》所表达的却是王昌龄的非战思想,因为王昌龄深切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想要呼吁人民百姓以及统治者结束战争,避免更多的人失去性命。

21、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22、《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3、第三首诗记述了一次征战的全过程,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表达了对戍边普通士卒的深深同情。

24、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25、《芙蓉楼送辛渐》

26、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27、王昌龄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以写边塞诗最为拿手,人称“七绝圣手”。还是咱山西太原人——

28、赏析:从这首可以看出,王昌龄不仅有豪迈阳刚的一面,也有细腻缜密的另一面。此诗把女性的那种外貌、体形、声音,以及女子的心理特征极其神似的描绘了出来。

29、从秦到汉几百年边关战火不断

30、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名言佳句

31、千古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2、《从军行》一共有七首

33、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34、赏析:这首诗作者以比喻手法表明自己虽遭贬斥,但内心坦荡无愧,亲友都可放心。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境况,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白玉壶里盛着冰一样里外都洁白纯净。

35、赏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36、《塞下曲》一共有四首

37、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38、译文: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39、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40、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1、千古名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2、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在讽刺朝廷无人可用的窘困局面,同时也可以看出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决心与壮志,反应人百姓渴望和平的愿景。

44、《送柴侍御》

45、《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46、第二首从凄凉的环境着手,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

47、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仅王昌龄就七十四首,占了六分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想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这首《出塞》了!还有《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其中《从军行七首(四)》和《出塞》被誉为盛唐边塞诗的巅峰之作!有《王昌龄集》

48、《出塞》

49、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刺史闾丘晓所杀。这点可能是唯一令我们感到遗憾的,即生的洒脱,死的不明不白。

50、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51、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

52、千古名句: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53、第一首诗描写了边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思想。

54、浩渺广阔的时空和气氛,展现出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

55、《从军行七首》

56、第四首诗写一位将军因战殉国后被埋葬的场面,透露出了作者对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以及对连年征战的批判。

57、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58、《送魏二》

59、王昌龄的爱国诗

60、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变成了时间中的画,给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接着,诗人触景生情,写出次句“长征人未还”。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

王昌龄名言佳句

61、王昌龄最擅长写七言绝句。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是《从军行》以及《塞下曲》。

62、千古名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63、代表作:

64、人民对平息战争的美好愿望,边关能有有作为的良将镇守边关

65、回答问题:

66、《闺怨》

6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8、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69、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70、《塞下曲》就是王昌龄的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将塞外战争的残酷彻底展现出来,表达了王昌龄的非战思想。

71、"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3、在《从军行》当中,王昌龄将国家西部的玉门关战场进行了描写,将玉门关的环境以及玉门关所发生的诸多战事都细腻的描绘了出来。并且还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千古名句,深受后世推崇。

7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75、《采莲曲》

76、(3)后两句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愿望?

77、(1)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78、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79、《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0、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81、扩展资料:

82、《从军行》

83、委婉含蓄的表达作者对于朝廷不善用人,边将无能的不满;对时局安危的关切和希望战事停歇的美好愿望。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