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2、《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3、阳春布德泽,草连天。李白的离去如同春天的阳光,给大地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草地连绵无边,如同一片天空。
4、诗中的“江”指长江。
5、此地一为别,孤蓬征。这里是杜甫与李白的离别地,李白即将踏上千里之行。孤蓬是指飘荡在天空中的蒲苇芦苇,寓意李白独自行走在茫茫旅途中。
6、【唐】李白
7、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8、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9、《渡荆门送别》尾联“仍怜故乡水,送行舟”赏析: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
1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1、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好友李白的离别之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旅途的凄凉,流露出对李白远行的祝福和思念之情。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表达了离别中的复杂情感。
12、抒发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13、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1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以采菊为象征,表达了自己潇洒自在的心态,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南山的美景。
15、前四句讲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李白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长江,写的是远景。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16、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杜甫用诗情画意地描绘了荆门的地势,青山横卧在北郭,白水绕城而过,展现了荆门的壮丽景色。
17、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杜甫问李白你如何才能踏上这样远的旅程,指出李白的心思与众不同,愿意背井离乡。
19、仍怜故乡水,送行舟。
20、《渡荆门送别李白》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杜甫对好友李白远行的离别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解释:
2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杜甫描述了园中青青葵花,形容了早晨的景象,葵花上还挂着清晨的露水,等待着太阳的升起。
23、作者:李白
24、客舍青青柳,长亭杳杳菊。杜甫用青青的柳树和杳杳的菊花来描绘旅途中的客栈和长亭,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和凄凉。
25、渡荆门送别李白,李白是指李白这位著名的诗人,这里指的是他离开荆州的时候,杜甫前来送别。
26、此辞欢迎妇,妾以报君恩。这是杜甫说自己暂且代表李白家中的妻子送行,以表达对李白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7、颈联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颔联生动的描绘了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这一联写的是远景,短短的十个字,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长江。
28、渡荆门送别
2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赞美了山间的气候宜人,傍晚的景色尤其美丽,飞鸟在空中飞舞,与李白一同返回。
30、李白是在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