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的冬天气候特别冷,可以说是全球同纬度地区的较低水平,在没有现代煤炭和发电工业和高产作物的古代,是不适合人类高密度聚居的地区,当然也要意识到东北的纬度跨度非常大,南北相聚几千公里,漠河和大连是两个温度带,辽宁地区在古代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不能一提东北就是把想象力限制在寒带地区,还有大面积的温带平原呢。另外经历了几次产业革命后,充分的工业化,已经让人类有了克服高寒地区条件更好生活的能力,在气候更加冷的地方,不能总是说冷冷冷,比西伯利亚暖和多了。
2、如唐代诗人杜甫《遣兴五首之二》诗中即有“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这样的句子。
3、玄英,《尔雅释天》冬书玄英。
4、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5、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6、雨雪:下雪。雨:下,落。雱:大雪纷飞的样子。
7、冬季的各种称谓及说明
8、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9、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0、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11、玄阴,王粲文,农功既登,玄阴戒寒。
12、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3、初冬:冬季的开头。
14、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15、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16、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17、冬季万物萧条,天地间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清冬”之别称。
18、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19、玉:喻白雪。
20、唐·高骈《对雪》
2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22、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23、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24、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25、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26、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27、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28、元·黄庚《雪》
29、唐·元稹《南秦雪》
30、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31、如唐代僧贯休《塞下曲》中的“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
32、指直:手指僵直。
33、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34、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35、岁寒,《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
36、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37、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38、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9、约冬,见春12引巜淮南子》。
40、无行:不成行列。
41、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42、古代东北常年偏寒冷,宿有严寒之地。
43、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惨栗:非常寒冷。
44、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45、喈:风疾的样子。霏:霏霏,纷飞的样子。
46、冬为四季之末、一年之尾,此时,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古人把冬季分为三个阶段:孟冬、仲冬和季冬。按农历计算,十月份为孟冬,十一月份为仲冬,十二月份为季冬。虽然我们幅员辽阔,区域之间温度有所差别,但这并不影响三个阶段的温度是呈下降趋势的。
47、只见这女子着了一身深蓝色的织锦长裙,裙裾上绣着一支在雪中绽放的傲梅;一条白色的织锦腰带束在了腰间,更是凸显出了她拿纤细柔弱的腰身;乌黑的秀发被编成了一条长长的马尾,末了仅用一根蓝色的发带系了个小巧的蝴蝶结,虽然看上去十分简洁,但却显得清新素雅且雅尔不俗。
48、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49、【秋瑶】
50、唐·孟郊《苦寒吟》
51、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52、汉服冬装不一定穿三层,根据冷热情况可以多穿或少穿.但穿衣的原则基本,越往内的衣服越薄,越外边的衣服越厚.如内里可以穿内衣内裤,其外可以穿单层薄的中衣(和西式衬衣功能一样),再外边可以穿件厚的袄加夹裤(或夹裙裳),也可直接穿一件夹袍,最外厚的褙子或外氅.现代冬天穿西式服装的原则也是如此.汉服冬装的款式依然和其他季节一样,但不管是上衣(不论长短),裤子,裳,裙,袍,都是可以加衬里,或加上丝绵或棉花的夹层,做成袄子,夹裤,夹裙,夹袍.而作为汉服冬装最外层的,就是加上衬里或絮绵或棉(现在甚至可以絮羽绒)的褙子或大氅(两者形制非常相似,可以视为一款),类似西式服装冬装中的外套和风衣.
53、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54、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55、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56、《诗经·邶风·北风》
57、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58、汉·《古诗童童孤生柳》
59、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0、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61、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62、玄冬,刘桢诗,自夏涉玄冬。
63、“穷”,尽也。冬季为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故有“穷冬”之别称。
64、清·洪升《雪望》
65、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66、“严”有“程度深”之义,故“严冬”也就成了极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称。
67、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68、《诗经·小雅·角弓》
69、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70、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71、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72、唐·李白《北风行》
73、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74、唐·柳宗元《江雪》
75、古人以农历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并将三个月份合称“三冬”,用以代指冬季。
7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7、三冬,杜甫诗,蛰龙三冬卧。
78、古代对冬天的雅称有:1、三冬;2、九冬;3、严冬;4、清冬;5、玄冬;6、穷冬等。
79、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80、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81、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82、如:唐代诗人皇甫冉《冬夜集赋得寒漏》一诗中的“清冬洛阳客,寒漏建章台。”
83、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84、回风:回旋的风。
85、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86、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87、如南朝沈约《夕行闻夜鹤》诗中有句云:“九冬负霜雪,六翮飞不任。”
88、汉·《古诗孟冬寒气至》
89、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90、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1、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92、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93、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94、叫:风声如吼。
95、唐·杜甫《对雪》
96、雁雪,出自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雁字在名字中出现的频率不高,相对来说比较小众,所以给女孩起名“雁雪”不仅能体现女孩清冷出尘的气质,同时也不容易与别人撞名。
97、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98、冬季:一年的第四季,我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等三个月。
99、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100、陌冬,岁月宁安你是我无法企及的严冬,我是你触手可及的宁夏
101、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102、“玄”为黑色,古代以四方为四季之位,北方冬位,其色黑,故冬天又别称“玄冬”。
103、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104、冬天:冬季。
105、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06、冬:冬季。可单用。如“数九隆冬”。
107、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108、如:东晋张望《贫士诗》诗中的“炎夏无完,玄冬无暖褐。”
109、如:唐代黄滔《送友人游边》诗中的“关河初落日,霜雪下穷冬。”
11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111、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112、一身水绿色的印花锦缎旗袍,围着红狐围脖,脚上蹬着同色的皮靴,外罩件银白色的兔毛风衣,头上简单的挽了个发髻,簪着支八宝菊钗,犹如朵浮云冉冉飘现。
113、冬季三个月共九十天,于是冬季又别称“九冬”。
114、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115、九冬,刘孝标文,九冬有隙。
116、冬令:冬季。注意:冬令,也指冬季的气候。
117、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118、“秋”指四季中的夏季,也指秋天,“瑶”指美玉,两个字都是古风名字,从名字的读音上看,给人一种古风古韵感。“秋瑶”作为女孩名字,寓意着女孩性格开朗,有着美好的未来,体现女孩的青春活力,且还有一种古韵,非常的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