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2、所见【清】袁枚牧童⑴骑黄牛,歌声振⑵林樾⑶。
3、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
4、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5、⑷欲:想要。
6、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7、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8、【朗诵指导】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9、【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10、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11、“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12、⑸捕:捉。
13、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14、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5、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16、cǎisāngzǐ
17、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18、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19、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20、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21、意欲⑷捕⑸鸣⑹蝉,忽然闭口立。
22、【赏析】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23、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
24、wúfēngshuǐmiànliúlíhuá,bùjuéchuányí,wēidòngliányī,jīngqǐshāqínlüèànfēi。
25、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26、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7、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28、【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9、【题解】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30、qīngzhōuduǎnzhàoxīhúhǎo,lǜshuǐwēiyí,fāngcǎochángdī,yǐnyǐnshēnggēchùchùsuí。
31、⑵振:振荡。
32、⑹鸣:叫。
33、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