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古诗背景图31句

59

1、淡红色背景,深紫色或褐色字体。

2、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3、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4、碧水东流至此回

5、用系统自带的图画软件就可完成。先分别把诗和图制成各自的JPG格式,再将图画设置成“透明”,叠加上去就行了。

6、黑色背景,白色或淡黄色字体。

7、时间背景,写什么事情中秋思亲,重阳登高,元日清明等等。

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望天门山

10、两岸的青山,相对着突现出来。这是对首句“天门中断”四字的具体化,状写“中断”后的天门山形成对称的两座山峰,各据一岸,与中间奔流的长江,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而且点出了诗人“望”的角度。他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固定地方,而是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所见。诗人站在船上眼望远方,不觉船行,随着距离的不断变化,只觉得好像是天门山从江岸边走了出来。此句还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11、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是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古代诗歌多是文人墨客,通过诗歌写作吟唱表现心中的思绪。

12、天门中断楚江开

13、两岸青山相对出

14、诗人:李白朝代:唐

15、《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16、白色背景,黑色或深蓝色深绿色字体。

17、人物背景,诗人当时年龄,发生了什么事情?升迁,左迁,金榜题名等等。

18、古诗背景简画中国画山水人物画

1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20、了解这些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意思,帮助我们记忆。

21、深灰色背景,白色、淡红色、淡黄色字体。

22、深蓝色背景,白色或黄色

23、清碧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又回旋着向北流去。长江总的流向是由西向东,但至天门山时江水猛地向北流去。由于两山夹峙,江面变窄,使得浩荡的江水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雄奇。尽管江水能够将大山冲开,但大山毕竟扼江,江流不得不回旋转向。有的版本“至此回”作“直北回”,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是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少了诗意。

24、这是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情形,说是天门山从中断开,为长江打开通道。当涂在战国时代属楚国,故称流经这一带的长江为楚江。“断”、“开”两字,下得利落有力,从而将天门山夹江而峙、相望如门之势极其简洁、准确地摹绘出来。这是横锁大江的天门山给楚江留下了一条通道呢?还是巨流冲出了一个天门?从诗人用笔来看,“断”字表示江水冲撞之烈,其意大概是说,天门山原是堵江而立的,汹涌的江水自西而东奔来,以雷霆万钧之力冲撞天门,于是,山断水开。从这里,我们不难感受到长江那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力量。

25、淡黄色背景,黑色、红色字体。

26、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27、写作地点,游览名胜,作怀古诗或借古喻今等等。

2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9、朝代背景,古诗写在哪个朝代,当时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30、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31、诗以言志,诗人写诗,总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抒发自己情感的。诗人都是写自己的时代,无论咏史、怀古,其实都是写当代、写自己。所以每一篇作品必然带有时代特点。

滇ICP备2023009294号-119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