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关于中秋【优选60句】

59

1、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尤其是在后世的国家大一统时期,更是如此。民族多样,地域宽广使得治理起来会比较麻烦,于是古代的统治者便开始了文化统一,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等等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而同时,中国的历法也呈现出一种统一性。最早的时候,世界上还有多个国家使用的都是阴历,比如说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

2、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最终形成的一个盛大的节日,它并非是中国占大多数人数的汉族所特有的节日,除了汉族以外,很多其他少数民族也会庆祝这个节日,比如说满族、高山族、朝鲜族等等,所以说这个节日是全民族性质的这种话并没有夸大。

3、尤其是满族入关之后,其文明更是和中原文明进行了一个大融合,民族和民族之间的隔阂没有那么的严重,尤其是不少的少数民族文化更是打上了汉族的深刻烙印,汉族关于中秋节的习俗自然也被其他民族广泛接受。

4、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5、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是与月亮有关,如赏月、吃月饼、祭月、走月等等,还有一些地方在中秋节有玩花灯、燃灯、观潮的习俗,中秋节是一个代表着团圆的日子,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视。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7、活动形式

8、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9、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祀,它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中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10、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11、习俗二:吃月饼

12、南北两方的中秋活动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现在看北方的中秋节活动,基本上都是和月亮相关的,但是南方却不一样了,就比如上文所说的“窃瓜”,还有一些烧塔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已经和传统的中秋节拜月没有关系了,更像是把这个节日当做是一个普通的,可以一起欢聚,一起嬉戏玩耍的节日,而和月亮的关系越来越淡薄。

13、而作为一个全国、全民族性质的节日,毫无疑问南北方之间都有中秋,而他们的中秋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相同之处。但中国幅员辽阔,因为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的因素也会导致南北两方的风俗习惯有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反应到中秋节之上,也会使得其习俗也有差别,那么南北的中秋有哪些相似之处呢?他们之间差异究竟有多大?又是哪些因素导致的南北两方中秋节习俗异同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本文要来细说的。

14、除了月饼之外,南北对于中秋的风俗的差别也有点大。北方的人在中秋节祭拜月亮的时候一般选择的蔬果都是北方常见的,比如说什么苹果、橘子等等,甚至于还有毛豆,但是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则是芋头。甘蔗等等,这也体现出了南北的地理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差异。芋头是江南的一个特产,因而南方人会用芋头来祭拜月亮,但是北方芋头则比较少见,因而不会被考虑进祭拜的祭品名列之中。

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6、首先南北中秋文化最大的差距应该就是在月饼上了,月饼可以说是中秋节最重要的食物,没有月饼,仿佛中秋就不再完整。但是南北两个地区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差距,自然就影响到了月饼,北方的月饼主要就是以京式月饼为主,而南方的月饼种类就比较多了,像广式月饼、苏式月饼等等,其与京式月饼最大的不同就是体现出了南方人的口味特征,那便是嗜甜,而北方的人月饼则没有这样明显的偏好,京式月饼更加的偏向于一个中庸的口味。

17、这种按照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时间的历法,中国一直使用了几千年,甚至于现在还在使用。民族习俗可以不一样,但是月亮却是不会变的,于是很多民族都和汉族一样,将月亮当做是自己的图腾,而之所以是选择在秋天举办这样一个节日,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秋天昼短夜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中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秋天正是一个能让农民欣喜的丰收季节,自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18、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19、习俗三:祭月

20、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到:“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21、一、南北方中秋节的相同风俗

2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3、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24、习俗一:赏月

25、习俗四:玩花灯

26、中秋节是唐朝初年开始的。

27、三、南北方中秋节的差异

28、比如说蒙古族会“追月”,阿细族人“跳月”,汉族人“赏月”等等,虽然各种庆祝形式都不一样,但是其本质都是和月亮有关,而且都是在八月十五,各个家庭大多都会因为庆祝这个节日而团聚在一起,一起庆祝这个节日,而这个现象和中国文明的本质有很大的关系。

29、不仅如此,中国的中国民族没有一个敢说自己是一个纯粹的民族,各个民族其实都是在长期的融合之中所形成的,本来民族的纯粹性就不够,各个民族的文化又再度的互相影响,节日习俗自然也免不了俗开始同化,自然节日风俗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

30、关于中秋的民间习俗数不胜数,在这里,我借此机会跟大家讲一些传统的中秋节习俗以及中秋节的养生方法。大家也可以留言分享自己家乡的中秋节习俗哦!

31、习俗七:观潮

32、四、产生差异的原因

33、不过,南北中秋差异和民族差异也是有关系的,北方的民族大多数是马背上的民族,骁勇善战,他们的中秋习俗相比较南方自然就“简单粗暴”一点。

34、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3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7、南方人会选择别人家的瓜田,在中秋节的时候去偷一个瓜,然后送给其他的没有子女的人家,用以表达祝福的意愿,在现在看来,这种偷瓜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但是在当时,确实是一个表达祝福的朴素方式。

38、关于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中秋节七大传统习俗你知道几个)

39、宋·苏轼

40、中秋节,在中国是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南北在中秋节方面的风俗确实是有着差距,但是很明显,大体是一致的,而这些差异最重要的,还是来源于地域特点,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因素。就比如说上文所说的芋头,南方多水系,给予了喜水的芋头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芋头多,自然会选择芋头作为祭品祭祀,毕竟普通人家还是比较多的,芋头便宜好用,自然选择芋头。但是芋头在南方格外的少见,价格自然高昂,因而很少人会选择芋头作为中秋祭祀的祭品也是有原因的。

41、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008年中国大陆开始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

42、水调歌头

43、南北两地在中秋节送礼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北方所送的礼物一般都是一些时令的水果等等,还有月饼这种节日食物,当然在南方,这样的风俗也是存在的,不过南方比北方还多了一点的“小意外”。

44、中秋七大习俗

4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46、但是即使有相同点,每个民族的文化还是有其不同点的,这也使得每个地方的中秋风俗有着不一样的特色,尤其是南北文化影响下的中秋文化虽然有其相通性,但是依旧会有一点的差别。

47、拜月和吃月饼的风俗是全国性质的,无论南北或者不同的民族,在这一点上都有着极高的共通性,中国文明的包容性和高度的向心力,使得各地域和各民族都有着整体上的统一性。

48、习俗六:燃灯

49、《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50、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51、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众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5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53、习俗五:饮桂花酒

5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5、中秋节是少不了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的。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记忆中,小时候就盼着过中秋节,因为感觉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而且中秋节的晚上可以和家人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还可以吃到平时早就想吃的水果和一些好吃的零食。最重要的是可以听老人家讲好听的故事。

56、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中秋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中秋燃灯的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7、除此之外,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一般来说,面食的口味比较适中,偏向于咸,这和北方的气候也是有关系的,北方的气候干燥,人体盐分需求大,自然爱好盐,食物自然偏咸。而南方则没有这样的问题,甚至于南方的一些水果产量较大,尤其是甘蔗,这种水果的糖分含量极其高,习惯于吃味甜水果的南方人自然离不开甜,月饼自然也是偏向于甜口。

58、送礼的种类

59、二、有相同风俗的原因

60、但正是这样种种的差异,才使得中国的文明异彩纷呈,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无趣乏味的文明。而这种文明的多样化,也并非是一盘散沙式的,而是有一个中心力量在的,这股力量将中华儿女牢牢系在一起,不可分离。

滇ICP备2023009294号-119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