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关于鸢的古诗词【98句精选】

59

1、“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

2、“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叫醒村里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人人笑开颜;抓把泥土试试风,放开搜索长长的线,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和白云去做伴。”

3、描写放风筝的诗歌最早出现在唐代,元稹在他的咏物诗《有鸟二十章》中写道:

4、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5、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6、陇树魂应断,吴音教乍成。

7、农历三月,是春天的第三个月份,即最后一个月份,因此也称为暮春、晚春、季春、季月。

8、关于风筝的制做以及风筝名称的来历还有很久远的历史内涵。风筝,以其声音似“筝”声而得名。相传在五代时,有个叫李邺的人,在风筝上拴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有声,很像“挣筝”声,因而得名风筝。风筝在我国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相传鲁班大师曾用木、竹做风筝。《墨子·鲁问》中“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是有关风筝的较早记载。纸没有发明以前,风筝是用木料制成的,形似“鹊”,“鸢”,“三日不下”说明在制作技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9、纸鸯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

10、近人周作人在《儿童杂事诗》中写道:

11、放风筝,一般人只知道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但在古代,还包括着一项古老的习俗——“放晦气”。从而,风筝也成为古代人们节日避邪的一种护身符.

12、能言肯信真如凤,钩喙应知不类鸢。

13、关于放风筝的古诗

14、一入深笼损翠衣,陇云秦树事全非。

15、北宋著名宰相寇准曾作《纸鸢》诗:

16、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称得上是一个令人叫绝的佳谜。

17、春风和气,碧空万里,慧风和畅,草木萌发,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

18、樱笋时,是指樱桃与春笋上市的时候。唐郑谷《自贻》诗:“恨抛水国荷蓑雨,贫过长安樱笋时。”五代齐己《寄倪署郎中》诗:“帝乡久别江乡住,椿笋何如樱笋时。”秦中谓三月为樱笋时。

19、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

20、然而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极不发达,人们没有能力抵御疾病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便祈求天赐好运。这种心理表现在放风筝上就是“放晦气”。人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就可以放走“晦气”交上好运,达到“消灾法难”的目的。由于放风筝是放晦气,因而在放风筝时不管风筝如何玲珑好看,最后都必须剪断牵线,让它飞走。同时,放风筝也有避讳,就是人家放掉的风筝不能拾来重放,否则会染上“晦气”。

21、永日看鹦鹉,金笼寄此生。

22、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23、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2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5、“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26、读后发人深思。

27、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8、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29、经过了春天前两个月的生长,莺、鸢的雏鸟羽毛已然丰满,可以展翅学飞了。所以农历三月又叫“莺月”、“鸢月”。

30、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31、这两首诗详细地记载了清代潍坊民间春日放风筝的热闹情景。

32、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使一个天真、生趣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33、千里云山迷陇树,几回魂梦绕秦川。

34、风吹绳断童子走,馀势尚存犹在天。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

35、道光年间潍县金石学家、诗人郭鳞在《潍县竹枝词》中写道:

36、翠翎工刷羽,朱咮善含声。

37、“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

38、写鹦鹉的古诗:

39、翩翩海燕群相趁,帘幕风高得意飞。

40、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41、描绘了当时江南地区放风筝时的热闹情景。

42、另一首是骆绮兰的《春闺》:

43、明代著名诗人兼画家徐渭写了《风鸢图诗》25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是:

44、桐花为清明节气之花。春三月,桐花开遍,故三月也有“桐月”之称。

45、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

46、更是描写放风筝的脍炙人口之作。

47、“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任过潍县县令,他在《怀潍县》诗中吟道:

48、《咏鹦鹉》[明]高岱

49、旧时福建将乐、归化一带以农历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清周亮工《大清明曲》:“常岁清明兼大小,迩年亦有小清明。”

50、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唐高骈《风筝》

51、借物讽人,意味深远。

52、“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53、风筝在古代叫做纸鸢,描写它的古诗有不少,下面分享其中的一首

54、憔悴君家历岁年,翠襟蒙宠自须怜。

55、雪衣吾惜汝,长此伴闺情

56、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明徐谓《风鸢图诗》

57、关于风筝的诗:

58、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读来耐人寻味,趣味盎然。

59、罗隐〔唐代〕

60、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61、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诗:

62、“我亦曾经放纸嬉,今来不道老如斯。

63、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64、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以断线风筝为谜底制作一条灯谜:

65、古人把竹管截成十二根不同长度的律管,能吹出不同的音律,称为十二律。若将芦苇中的薄膜烧制成灰置于竹管中,到了某个月份,与它相应的竹管里的灰就飞动起来。如此,将农历三月苇灰飞动的竹管音律“姑洗”为三月之乐律雅名。

66、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67、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宋陆游

68、关于风筝的来历:

69、孔尚任也有一首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

70、栖傍玉楼春昼永,梦回金锁曙光微。

71、“鲇鱼飘荡日当中,蝴蝶翻飞上碧空。

7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73、人类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人们为了摆脱城市喧嚣的环境,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寻找一种借助自然,文体结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放风筝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所以八十年代至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风筝热久盛不衰。

74、月明万里归心切,花落千山旧侣稀。

75、《诗经·豳风·七月》中有“蚕月条桑”句,养蚕缫丝在我国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并延续至今。农历三月是开始养蚕的季节,所以将其成为蚕月。

76、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77、农历三月的花神是桃花,到了此时,桃花怒放,故将三月称作桃月。

78、“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

79、温庭筠〔唐代〕

80、《鹦鹉》[明]马湘兰

81、“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

82、“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83、“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84、南宋诗人陆游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十分生动有趣:

85、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86、放鹞须防天气变,莫教遇着乱头风。”讲了放风筝最怕风向不定,可谓是经验之谈。

87、《鹦鹉叹》[明]张维

88、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89、宋代:王令《纸鸢》

90、现代的则有歌曲《三月三》:

91、稻粱未必虚朝夕,直为樊笼一惘然

92、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明朝时,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厉,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93、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称为“建”。夏历三月,北斗星指向东南方辰位,为”建辰”。

94、唐·陈子昂《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暮春嘉月,上巳芳辰。”

95、“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96、清代还有两位女诗人写断线风筝的诗,别有情趣和意境。一首是陈长生的《春日信笔》:

97、“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98、叫阳春,阳春就是在三月的时候,阳光明媚,暖风柔和,各种鲜花都盛开了,最唱用的就是阳春天,也有是阳春三,这就一年最好的时光,不热不冷,正适合人们出行,有旅游的,观赏大自然的明媚春天,踏青挖野菜,交朋友。在农村更热闹,各个地方的庙会都开了,大家新衣新面貌去上庙会走亲戚,到了春天让人精神奋发。

滇ICP备2023009294号-119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