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长亭送别古诗鉴赏【115句精选】

59

1、〔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2、〔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3、〔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4、《送别》译文:

5、“晚风”。晚来离别的风,总会多一些萧瑟。故唐·冯延巳在《浣溪沙·醉忆春山独倚楼》中云:“晚风斜日不胜愁。”宋·王质在同一词牌的词中也有“细雨萧萧莫作秋。晚风杨柳冷飕飕。无言有泪洒西楼”之句。绿树亭亭携夕照,晚风吹掠鬓云偏。唐·杜牧《鹭鸶》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被惊得飞了起来,映入远处山峰的碧绿色中,一树的梨花被晚风吹落)

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7、〔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8、〔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9、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10、对比、衬托也是常用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三煞】唱:“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即用对比将张生在时莺莺的幸福、甜蜜和张生走后的冷清、凄楚对照,突出送别之人的哀怨。

11、我的其他朋友们都在哪里呢,原来大半都散落了,有的在天涯,有的在海角。再来喝一杯酒,享受这最后的欢乐,今天晚上肯定要做离别的梦,这梦都带有寒意。

12、(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旦唱)

13、零落:这里用来形容旧时知己、好友各自天涯,难以寻觅。

14、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15、“群山”。群山既是离人与送者之间的天然屏障,又是离别双方情深义长的见证。故而,“群山”“远山”“山外山”等景象也常见于离别诗的句中。饯行送别,古代旅行习俗的一种。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工具不发达,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骑马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且露宿风餐,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故自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后登程之俗,其意在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祖”。

16、修辞的运用能增强表现力,使语言具有生动之美。

17、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8、(觉得古人有大团圆的强迫症,男女主角不到结婚不算完,故事收在第四本末一折是张生草桥店梦莺莺,悲剧结尾就挺好的嘛哈哈第五本只有一句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19、〔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20、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许多曲词,既是叙事,也是抒情的。

2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2、尽:完结,消解。

23、“长亭”是古代设在路边供人休歇的厅舍,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成为陆上送别之所。秦汉时期在乡村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并设有亭长。亭主要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24、壶:又作“斛”“瓢”

25、作者大块着色,点染了几种常见而又包融着无限诗意的形象,让人一来就如置身于凄恻缠绵的送别场面之中,替莺莺而忧恨。

26、〔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7、带你心飞东东:谁在月下执手凝眸低声缠绵细语谁在杨柳岸晓风残月又道声别离谁在古道一路西去边关杳无音讯谁在窗前独守只看花绽放又凋零把我的新歌放进你的cd机里这种节奏仿佛全身有种默契古琴的声音高山流水的知音一听就会动心舞动你的身体还不赶快靠近搭上时光机器回到千年前梦境另一种风景看长亭送别情绪难舍难离执手相看泪眼的剧情凝聚万种风情香香:小桥流水夕阳西下送君赴他乡枯藤老树孤影昏鸦人瘦比黄花东东:谁在月下执手凝眸低声缠绵细语谁在杨柳岸晓风残月又道声别离谁在古道一路西去边关杳无音讯谁在窗前独守只看花绽放又凋零东东(夫信)"君身披战衣驰骋杀场纵横天地风沙漫天遮蔽眼睛一杆红缨枪突围敌群血流出我的身体却不敌一腔豪情伊人远方安心我们心自有灵犀"香香:(妻信)"有君信自远方却似君在身旁庭院桃花绽放为君栽下独自欣赏征战杀场不必多心家乡待君百战赢功名光宗耀祖照门第"小桥流水夕阳西下送君赴他乡枯藤老树孤影昏鸦人瘦比黄花东东:谁在月下执手凝眸低声缠绵细语谁在杨柳岸晓风残月又道声别离谁在古道一路西去边关杳无音讯谁在窗前独守只看花绽放又凋零

28、〔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29、【四煞】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通过夸张,强烈凸现莺莺悲苦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

30、第一节,白描手法(白描,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轮廓,摒弃各种修辞手法,却不乏生动传神。其实就是符号化。)写景,送别的背景芳草天涯,作者白描了“长亭”“古道”“芳草”三个意象。长亭外的古道边,一片碧绿的芳草,绵延至远方——送别的背景。长亭送别,路向远方,芳草天涯——空旷、辽远的意境,勾勒出淡淡的感伤之离情别绪。

31、〔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32、送别的长亭外面,古道的旁边,都长满了芳草,茫茫一片与天相连。晚风吹拂着路边的杨柳伴随着悠悠的笛声,望去只余重重的山脉和夕阳。

33、这种古朴的意境,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功底,是不可能达成的。这些景物景象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见的,可以说任何一个景物景象中都蕴含着浓浓的离愁。李叔同将这些景物景象集中地表达于一首词中,以一种特殊声音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思念的心弦,成为国人送别、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34、〔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35、作品原文:

36、〔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37、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38、化用前人诗词,开创新意,并能做到自然贴切。

39、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

40、长亭送别这一场景出现在第四本第三折中--佳期巧辩送别惊梦。《西厢记》中最精彩的一折之一。写的是张生赴京应试,崔莺莺在长亭送别时的离愁别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也成功地表现了事件曲折复杂的过程。这折戏由旦角主唱,即崔莺莺主唱。

41、借古典抒情.借典故抒情极大的好处是能将无尽意蕴潜藏在极精练的语言背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长亭送别》中出现了几处,《二煞》中,莺莺唱:“我这里青鸾有信须频寄。”

42、〔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43、李叔同《送别》注释:

44、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45、纵观李叔同的一生,可谓传奇与神奇,可称全才更是奇才。其父辈曾富甲一方,年近花甲之岁与小妾才生下幼子李叔同。5岁时其父离逝,往后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颖,诗书画样样精通,但处在上世纪初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少年不得志,一腔热血和才华而无法施展,可以说整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后终于在迷茫中远渡日本留学艺术,以求艺术救国化人,学成回国从事绘画、音乐等教育工作。也只有在此期间算是充实的人生。也由此开创了美术、西洋音乐等先河,被后人称为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46、〔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47、李叔同《送别》写给谁的:

48、长亭外是一片苍茫的古道,两旁长满了茂密的芳草,碧绿芳草一直连接到天边。这是李叔同“送别歌”的前三句,曲调极为优美动听,歌词也是人所共知。这三句词描写长亭送别的景色,借连天的芳草,衬托出离情的绵延深长。

49、〔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50、李商隐也有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51、《送别》原文如下,

5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53、《长亭送别》写高别之情并然有序,层次分明。它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写莺莺和张生去长亭路上的感触。作品紧扣途中景物,抒写莺莺恋恋不舍的缝之情和内心痛苦。

54、〔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55、“笛声”。笛子是古老的传统乐器。笛子的声调悠扬凄切,很容易让自己产生悲伤情绪;而箫声呜咽,更是烘托出了凄惨孤独的处境。笛声清远悠扬,断断续续,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回忆,勾起人们的离情别绪。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李清照《孤雁儿》;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潘阆《酒泉子》;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纳兰性德《菊花新》;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吴泳《上西平》;彩枕恨茫茫。笛声依夜长。—韩元吉《菩萨蛮》

56、〔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57、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58、〔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59、〔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60、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61、莺莺一上场就说:“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去。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下面的唱词就抓住“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八个字加以生发。作品首先用〔端正好〕一曲描绘了一片萧瑟的秋景。深秋的天空碧云沉沉,如同莺莺那暗淡沉重的心情。广阔的大地上黄花憔悴,不禁使人联想到“人比黄花瘦”的离人的愁苦形象。凉飕飕的西风增加了离人的凄清,北雁南飞正如张生远行一样,更添离人一分悲伤。只有那经霜的枫叶象喝醉了酒一样一片通红,然而在离别亲人的莺莺看来,那却是痛苦的血泪所染成。这段曲词情景交融。它一开始就创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和悲伤的感情,为全折涂上了底色,奠定了基调。

62、情与景相交融,以景写情,借景色渲染离情。

63、〔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64、“天涯地角”。天涯地角释义: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宋·晏殊《踏莎行》词)

65、“零落”。飘零,流落。南朝梁王僧孺《何生姬人有怨》诗:“逐臣与弃妾,零落心可知。”元萨都剌《补阙歌》:“破窗冷砚留不得,零落江南酒家客。”苏曼殊《焚剑记》:“及状元死,彩云亦零落人间。”

66、〔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67、《送别》原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68、第四节,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感情推向了极致。如何消解这离别之愁绪,作者寄兴于酒,把酒言欢,然而,愁绪终究无从消解。作者于是想到,今夜的睡梦中,也会感到丝丝寒意。至此,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以“酒后梦寒”总括全篇。

69、在《长亭送别》中,这种方式较多,最令人称道的是【正宫·端正好】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作者大块着色,点染了几种常见而又包融着无限诗意的形象,让人一来就如置身于凄恻缠绵的送别场面之中,替莺莺而忧恨。

70、第二节,亦是白描手法写景,写景,送别的背景远山夕阳,“风”“柳”“笛声”“夕阳”“山”勾勒出了傍晚之时的景致。晚风吹动着杨柳,仿佛在催促着临行之人;“柳”字谐音“留”,蕴藉着深沉的不舍之情意。晚风也吹送着笛声,笛声于是稀稀落落地传来。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呜咽,相思之声,在夜空中回荡。

71、“芳草”。孔子言《诗经》时曾说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命”,成为了后人理解《诗经》另辟蹊径的一种方法,即以草木之性探索诗歌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先民的情感意志。芳草,并不特指某一种草或是一种花,有时甚至是花草的总称。随春而生,沐夏而荣,临秋而萎,经冬而枯,因古代贬官左迁一般在春季,芳草就具有了离别的含义;离离青草,春风吹生,此去经年,故又有了怀人之意。唐·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宋·李清照《点绛唇·闺思》“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72、李叔同:

73、西厢记・长亭送别

74、李叔同《送别》原文:

75、〔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下〕〔旦唱〕

76、“长亭”。亭者停也,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长亭古道已经和离别、送别等同,不仅仅是个地点,更代表着一种情绪。

77、〔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78、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率兵围寺,强为压寨夫人)、崔母(食言赖婚门第应试)、郑恒(谎言骗婚)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79、在1912年的春天,33岁的李叔同从天津去上海任教,后面加入了当时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也因为诗词的切磋与热爱,结识了许幻园、张小楼、蔡小香和袁希濂,并且义结金兰,成了“天涯五友”。平日的诗词文章交流,也让他们的友情逐渐紧密,可以说是一生的挚友了。

80、〔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81、李叔同《送别》写作手法:

82、此中即蕴含着莺莺盼张生频繁来信,怕他冷落、忘却自己的忧虑。

83、〔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帮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84、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85、[晚清]李叔同

86、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本身就包蕴着许多特殊意义的事物(如柳、月、荷、枫、雁、梅等)组成典型意境。

87、化虚为实,以实写虚.《长亭送别》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即是将无形的愁形象化为有重量的东西,且车都载不起,让读者可感可知.6.动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叠字的用法.《长亭送别》【叨叨令】中有:“熬熬煎煎的气”、“重重叠叠的词”、“西西惶惶的寄”叠加起来,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之掬泪。整理了这么多,不知道怎么样?

88、〔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89、《西厢记·长亭送别》

90、芳草:即香草,亦用来比喻忠贞、贤德之人,来源自屈原《离骚》之“香草美人”意象。

91、“夕阳”。日之夕矣,牛羊下山。夕阳西下正是归家的时候,此时离别,更添凄凉。夕阳之后如果不是永夜,那么夕阳就是朝阳的缔造者。从这个角度说,夕阳并不是终点,只是另一个起点,代表着一种永恒。“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写夕阳的诗句;还有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写了落照在江水中的夕阳;“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写的是红胜火的夕阳;“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夕阳。”

92、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送张生进京赶考时,她对张生能否高中毫不介意,只盼他早日考完,早日归来。这种毫不掺杂物质诱惑的纯洁爱情观,令人动容。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烘托感情。本折戏开头就将离别场景设置在一个暮秋黄昏,通过秋景的悲凉凄清来烘托离愁别恨之情。

93、此词读来朗朗上口、意味深长,和曲唱出更是情意绵绵、凄凉唯美。此词词风朴实无华,虽全词无一句千古名句,但整体意象堪称,一气呵成。开头写离别之景时,仅用一个段落二句23个字就把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垂柳、残笛、夕阳、群山、天涯地角等行云流水般描述透彻,马上给人创造出一个分别的全景图。

94、“古道”。古道是指古旧的驿道。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可见“古道”是穿越时空,一般意义的离别场所。北宋著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柳永,在“少年游”中“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无不表现了词人的离别、凄凉和哀感。后唐代常出现在离别诗词中,此处“古道相送”正是表达的离愁!

95、〔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96、可想而知,李叔同与许幻园的友情肯定比其他三人要浓一些,所以在离开上海时写下《送别》,以表内心的不舍。

97、“长亭”的含义:

98、艺术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驾驭语言的独特性。剧本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是语言的艺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采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西厢记》“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和全剧到处都有美不胜收的绮词丽语分不开的。……

99、〔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100、艺术风格还表现在意境的创造方面。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全剧处处有诗的意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在个别悲剧性的场子里,也依然笼罩着诗的气氛。如《送别》一折,并不着重去渲染主人公摧肝裂胆的痛苦,而是借助古典诗词描写愁恨时特有的一些表现手法,以景写人,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里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抱头痛哭,有的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那种诗意的迷惘和浓浓的哀愁,依然是一片诗情画意的动人色调,与全剧优美的风格和谐统一。

101、李叔同《送别》解析:

102、一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103、《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前人的《莺莺传》和《西厢记诸宫调》改编的杂剧,共五本二十折(张君瑞闹道场崔莺莺夜听琴张君瑞害相思草桥店梦莺莺张君瑞庆团圆)。

104、〔旦、红下〕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105、青莺即传说中能报信的鸟。

106、“垂柳”。柳是古代送别诗中最常见的景象,这是因为“柳”“留”二音相谐,且柳枝依依,条条有情。古人又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知别的代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7、〔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108、残:残缺、残破,这里用来形容笛声稀落。

109、艺术风格:

110、第三节,借景抒情,作者由景生情,旧时知己各自天涯已难寻的感慨油然而生。毋需赘言,淡淡感伤,已溢于言表。由此,我们得以明了作者几许凄凉的心境。

111、《西厢记》的崔张故事乃千古佳传,人物也很美,无论是张生钟情之美,莺莺深情之美,红娘热情之美,皆清丽夭矫,沁人心脾,为“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奠下很好的基础。

112、《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选自《西厢记》。

113、修辞的广泛而巧妙的运用.常见的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在《长亭送别》中,即有大量的修辞运用,如【叨叨令】即用了排比:“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作重重叠叠的泪。……”,表现莺莺的重重怨恨、无助、凄惶。

114、也是同年应人邀请,赶赴杭州任教,为了告别挚友写下了经久不衰的《送别》。准确地说,应该是写给“天涯五友”之一的许幻园的。因李叔同加入“城南文社”之后,许幻园非常钦慕他的才华,便邀请他搬到自己家住,也就是城南草堂。

115、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滇ICP备2023009294号-119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