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莫怀戚散步

59

1、七年级上册第6课是散步这篇文章写了祖孙三代在春天的田野里一起散步的故事。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我却母亲和我一家人去散步,散步的途中,母亲想走大路,孩子想走小路,于是就产生了分歧。

2、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

4、文章有三处看似闲笔实则蕴意深刻的景物描写或叙述:第一处是第4小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第二处是第7小节母亲远望小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第三处是最后一段“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这“新绿”,这金黄,这“嫩芽”,这春水,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这是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力的礼赞,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放歌。

5、一、感受生命

6、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蕴含丰富的精美散文。文章通过描写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礼赞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可以说,这是一曲用文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7、莫怀戚《散步》

8、于是文章最后写到:“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段话寓意深刻,它以轻衬重,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含蓄地写出了“我”和妻子——站在生命之链连接点上前后相续的一环,作为个体,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生命又是承前启后、生生不息的。我们要背负起生命的重担,这就是生命的责任。最后一句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是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升华之所在,与文章第4小节中“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前后呼应,在整篇当中起着点明题旨、深化内涵的作用,是点睛之笔。

9、【主题】

10、第5小节“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天真稚嫩的话语,不仅表现了小家伙的聪颖,表现了家庭的温馨,更表现了他在懵懵懂懂之中对生命的直观感受。童心慧眼,一语点破生命之传承,读来让人惊羡生命之美好——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11、二、善待生命

12、幸福在歧路,生命至永恒——掩卷思之,文章的意境如同清茶漫涌。在朴素的文字中,洋溢着温情、关爱、和谐,蕴蓄着眷念、呼唤、祈愿,饱含着贤良、孝敬、责任;一滴水中见乾坤,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抒发着感悟。初读,读到了自然美景和人间至情;再读,敬畏起那一个个平凡的生命;读到最后,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13、我不由分说答应母亲走大路,母亲拍着孩子的头说走小路,最后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他们。

14、【探究主旨】

15、莫怀戚的《散步》是经典的初中语文教材。它语言朴实,结构简单,情感内敛,蕴藉丰富,散发着幽兰般的芬芳。对于《散步》的主题,几乎一致认为是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情感”的;是写“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的,这两种解读尽管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这样的解读也肯定是有道理的,但如此解读显然降低了作者原有的胸襟,滤去了深深蕴涵于文本中对生命的思考。正如莫怀戚在《〈散步〉的写作契机》中说:写《散步》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因此我认为,《散步》以“散步”这件平凡小事为思想感情之载体,淡化了伦理,切入角度是强化“生命”,骨子里写出了对‘生命’这一命题的感受与思考。阅读《散步》,应让我们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一次洗礼。

16、《散步》作者莫怀戚当代的1951年莫怀戚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后,作为知青插队于四川内江的农村,后入伍参军。

17、三代四口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也链接成一条老、中、幼的生命之链。善待每一个生命,人人心中有他人,细腻的体察与理解使亲情更加醇厚而深挚,每一棵生命之树都更加郁郁葱葱。

18、文章第2小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里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情,凸显的是尊重并善待衰老生命的光辉。温馨之情,溢于言表。第3小节“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自然的春天周而复始,虽或早或迟但终会来临,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短暂而弥足珍贵。母亲能“熬”过严冬,实属不易,值得庆幸!赤子之心,跃然纸上。特别是一个“又”字,一个“熬”字,用得让人动容——好歌当哭!这哪是对春天来迟的抱怨,分明更是儿子对母亲生命长久的渴求与祈愿!雏鸟知反哺,羔羊亦跪乳,人类当更甚!

19、《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20、莫怀戚的《散步》是通过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一起散步这一生活片段,展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1、其写作手法和细节体现如下以小见大2.从“我”劝母亲散步、决定委屈儿子、背母亲(孝敬老人)从母亲要走大路,但又依从孙子走小路(爱幼)文章开篇写“我们”一家去散步,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了觉得很累。”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于是,母亲信服地点点头。本不愿出来的母亲何以又答应了呢?作者这样写的:“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在散步遇到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时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当然取决“我”了,此时,作者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于心不忍。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个选择应该说是入情入理,体现了“我”爱幼更尊老的情感。当“我”作出“走大路”的决定后,结果竟出人意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忽然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如果说“我”的决定易于理解的话,那么母亲的改变则有悖常情了。但正是这不合情理的地方,人的真诚善良却得到了充分的光照,这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都融进了这深深的爱之中。这不正是以血缘构成的家庭最稳定、最能持久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吗?“有意思”的小路的确不平顺,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只好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生活的重担,架起了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含蓄地影射了“我”这一辈人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重大使命。

22、《散步》创作背景

23、《散步》的主旨:全文以“我”为人物中心,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系,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4、文章主旨:《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思路:《散步》一文选取生活的一角,以散步为中心,表现了三代人之间的真挚、深沉的爱。文章体裁:小说形式。

25、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此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使读者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26、三、生命的责任

27、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8、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29、在选择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决定委屈儿子而听从母亲,其理由是:“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而侍奉母亲的日子不多了。这与其说是孝敬母亲,毋宁说是对衰老生命的加倍珍重与小心呵护。可当“我”决定成全母亲的心愿而走大路时,母亲却变了主意。为什么呢?简单至极:祖母宠孙儿。文中写道:“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这细微而充满爱意的举动是衰老生命对年幼生命的珍爱与疼惜。而小孙儿呢?不哭不闹,大人们的温情默默滋养着幼小的生命。作者夫妇之间呢?一句“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诙谐地表现了妻子的贤惠与善良。“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两个成熟的生命信任理解、和谐美满。

30、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所表现的意蕴却发人深思。

3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32、标题“散步”点明了中心事件。“我们在田野散步”——祖孙三代,放慢脚步,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心情愉悦,这活动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休整和休养,也是对生命的调节和放牧。

33、莫怀戚谈及《散步》的写作契机时说: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34、文章简介:

35、分歧缘起于一场“茶杯里的风波”——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这里作者向人们袒露的,是一个成熟强壮的生命在家庭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全文仅580字,而“我”字就出现24次之多,可见责任的沉重。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36、这篇文章写于1985年,最先发表于当年的《中国青年报》上。当时莫怀戚父亲刚去世,照料了莫怀戚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调了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37、《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使读者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38、有关散步莫怀戚朗读如下

39、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85年。莫怀戚父亲刚去世。照料了莫怀戚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调了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朋友交流时候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2、作品简介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3、作者简介  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日。当过知青、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车手和小提琴演奏员。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但原则性差。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小说见长,不能写诗。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

40、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1、年退伍后回重庆,先后做过重庆电影公司摩托车跑片员、重庆川剧院乐队小提琴演奏员。1977年恢复高考,第二年莫怀戚以“老三届”的身份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1982年四川大学毕业,分配到第三军医大学担任新闻干事。1985年转业到重庆师范大学任教,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莫怀戚学识渊深广博,教学负责认真,创作勤勉细腻,在四川、重庆教育界和文学界都颇有名气。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1980年在大学时开始文学创作,到现在莫怀戚已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多年,发表各类作品约500万字,笔名周平安、章大明等。莫怀戚的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他的作品贴近生活,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小说生活气息浓郁,语言风趣,善于把一些日常琐事讲得娓娓动听。其散文精美秀致、蕴意深隽,我们从《散步》中就可以领悟这些特点。《散步》在平凡琐事中,发掘出亲情、人性与人文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中,显出含蓄的深意和诗意的美感。1988年莫怀戚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1994年莫怀戚获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旧事》、《经典关系》;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斯探案集》;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入选各地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

4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3、《散步》莫怀戚的语言多用对称语言,平易朴实,多用口语,通俗易懂,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

44、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