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陈鹤琴教育名言集锦-通用58句

59

陈鹤琴教育名言集锦

1、●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陈鹤琴

2、柏拉,著作《理想国》,“寓学习与游戏”的早提出者。

3、在自然中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抱有爱和敬畏之心。

4、是否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这句话。在回答此类问题时时要注意,这句话是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在回答时要表示同意。因为老师的态度和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只有老师尽心尽力,把自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学生,那么不合格的学生也会合格的。

5、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6、是否赞成体罚。这个回答一定要不赞成,因为学生是需要被尊重。体罚不仅给学生身体带来伤害,严重的会造成心理上的极大伤害。

7、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做人”是“活教育”为一般意义的目的。

8、陈鹤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9、陈鹤琴的思想来源和社会背景---陈洁芳•陈鹤琴先生早年留学美国,专心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师从杜威、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罗格等著名教授。

10、意大利蒙台索利教育家

11、孔子,思想主要集中于《论语》,以“仁”为,强调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学习过程分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

12、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3、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在陶行知的教育生涯中,生活即教育是他毕生所追求的。

14、●何为整个教学法”?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学前儿童的发展也是整个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也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所以为儿童的课程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陈鹤琴

15、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人应该具备健壮的身体,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应该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潜力。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

16、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7、陈鹤琴提倡幼儿教育应利用大自然、大社会的形式来组织课程,下面是他的部分名言:

18、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19、陶行知先生走在前面,他跟在后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陶行知先生批判旧教育的一句名言:“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对陈教授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陈教授把这句话改成:“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20、梁漱溟,教育思想:提出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

21、920年12月26日,长子一鸣出生,长达808天的连续观察和文字、摄影记录现代中国学者最早运用观察实验追踪纪录的方法,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个案研究的开端。

22、孟子,著作《孟子·尽心上》;“教育”一词早出现;内发论代表人物,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提出“性善论”,并且有常考名言“万物皆备于心善”、“人的心中自有浩然正气”。

23、苏格拉底,主要考查的内容:产婆术(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强调启发诱导,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美德,对于西方影响深远。

24、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强国需先强种,强种先要强身,强身先要重视年幼儿童的身体健康。身体强健的儿童,性格活泼,反映敏捷,做事容易。为了儿童的现在和将来,幼稚园的教育应注意儿童的健康。

25、实用主义主张要把教育的重心从成人转向童从成人转向儿童,新观念与旧教育,教育陷入陈旧腐败、抄袭外国、停滞不前的局面,幼儿教育显得尤为突出

26、●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陈鹤琴

27、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号。

28、以下是陈鹤琴在《大自然中的幼儿教育》一书中的名句:

29、——洛克

30、爱默生: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陈鹤琴教育名言集锦

31、用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的心灵,用坦诚的心换得学生的真诚。

32、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陈鹤琴回国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化教育运动时期新观念得以广泛传播,新观念得以广泛传播引起了教育思想的革命。在西方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十分重视教育本身的实验和研究。

33、●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陈鹤琴

34、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为幼稚,当头加以件戕贼,也可以萎死的。

35、主张儿童走进活生生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把儿童直接感受的丰富经验与各个学科的术语结合起来,提升为一般性、普遍性的知识。――――陈鹤琴

36、还提出教育独立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育经费独立,教育总长不得因政局的变动而频繁变动;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方针应保持稳定,不受政治的干扰;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37、世纪以来,以何子渊、蔡元培、陶行知、厉麟似、晏阳初、黄炎培、陈鹤琴、梅贻琦、张伯苓、唐国安、吴大猷、萧友梅等为杰出代表,教育界名家荟萃,大师云集。

38、●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春天的桃花、杏花、扬花、柳絮,夏天的雷鸣电闪、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陈鹤琴

39、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认为教育的高目的是追求美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40、●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陈鹤琴

41、中国先秦的著名教育思想家有老子、孔子、关尹、杨朱、墨子、列子、田骈、庄子、孟子、荀子等;封建社会的著名教育家有董仲舒、朱熹、陈献章、王守仁、湛若水、王夫之等。

42、晏阳初,教育思想:提倡乡村平民教育,“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

43、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乃是在幼儿时期在生命最初两年建构的。3岁已奠定下了身为一个人的人格基础。

44、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亲身感受自然规律和自然的美好,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45、——鲁迅

46、昆体良,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为《雄辩术原理》,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47、让孩子去感知自然,去体验自然,去探索自然,从而学会珍惜自然。

48、十二个教育思想家:

49、如何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回答时要避重就轻,回答时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可爱的一面,比如说一般的差生都比较爱劳动。爱打架的一般比较有集体荣誉感。爱说话的口才不错,可以表演节目。

50、●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通过教育,培养出的人应该具有“协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应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潜力。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陈鹤琴

5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回答时可以多点分析,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引发、维持与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数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

5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这些做大人的尚且知错犯错,何况这些小孩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方式类似原始人,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孩子,特别是看他们所做错的事,往往会觉得不可思议,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一切又是那么顺理成章。

53、蔡元培: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54、幼稚园应定为“儿童的乐园”。

55、乐正克,著作《学记》,中国古代、世界古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主要的思想观点: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启发原则。常考名句:“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君子之教,喻也”。

56、●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强国需先强种,强种先要强身,强身先要重视年幼儿童的身体健康。身体强健的儿童,性格活泼,反映敏捷,做事容易。为了儿童的现在和将来,幼稚园的教育应注意儿童的健康。——陈鹤琴

57、如何组织与培养班集体。回答时可以说在学校中,班集体是小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集体环境。如果每个教师能够教育好集体,团结好集体,以后集体便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所以良好的班集体能紧密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58、新中国的第一代教育家如黄炎培、陈鹤琴、吴玉章等从旧中国走来,跨越了两个时代。作为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在教育的不同领域有开辟之功,晚年大多沉潜治学、扶掖后人。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