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食疗养生经典名言
1、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2、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3、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
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
5、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6、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7、养心莫善于寡欲。
8、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
9、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10、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11、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12、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
13、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14、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15、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
16、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
17、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18、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
19、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20、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
21、得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22、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
23、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养生四要》
24、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疗。
25、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
26、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27、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28、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
29、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30、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古人食疗养生经典名言
31、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
32、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33、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34、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35、天无一岁不寒昌,人无一日不忧喜。
36、三分医治,七分调养。
37、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38、孙思邈是唐代的医药学家。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39、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来心体宽。
40、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41、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
42、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
43、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44、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45、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46、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47、呼吸吐纳,熊经鸟伸,为寿而矣。
48、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49、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太平御览》
50、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51、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备急千金要方》
52、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53、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
54、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55、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
56、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57、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58、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
59、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味,省皂纵欲快志,。
60、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古人食疗养生经典名言
61、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62、关于古代食疗养生名言有:
63、枕上愁烦多发病,床上欢笑胜寻医。
64、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65、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
66、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67、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
68、饮食有常节,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69、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食欲,莫大醉,莫大忧怒,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70、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71、夫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三五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72、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73、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
74、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
75、票气含灵,惟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为生。
76、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77、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
78、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79、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
80、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81、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82、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83、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
84、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85、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
86、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
87、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88、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