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另一说“女子见春天衰萎的落花,伤感自己的容颜随时间老去,美丽不在;男子见秋天落叶凋零,感慨自己功业不成,短短人生就要如落叶一样结束。
2、《淮南子》说: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这便是所谓“女伤春,士悲秋”的出处。
3、上片起句巧写杏花初放:“玉坛消息春寒浅,露红玉、娇生靓艳。”词人用一枝彩笔描绘了杏花仿佛得知春寒即了的“天涯芳信”,于是才在枝梢上绽露出娇艳的笑脸来。宋林逋《杏花》诗中有一句:“粉红腮颊露春寒”,与此句似。“红玉”言杏花的娇艳之色,犹如美女肌肤。《西京杂记》载:“赵后飞燕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妹)昭仪弱骨丰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为当时第一。”以后诗词中常用“红玉”来形容女子的肌肤,如唐诗人李贺《贵主征行乐》:“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如果说“露红玉”一句是描绘了蓓蕾初绽的杏花,那么接下一句“小怜鬓湿燕脂染”则是在写已经嫣然开放的杏花。这两句都是运用拟人的笔法,把杏花“打扮”成一个令人爱怜的女子。词人在这三句中,并未露出所咏之物,如果我们不把它想象为是描写杏花,则完全可以认为它是在写春日凝妆的女子,这正符合《乐府指迷》所言:“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而上片的最后一句:“只隔粉墙相见”,则巧妙地暗示出词人所咏之物。读罢此句,我们便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宋诗人叶绍翁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实叶是生活在高之后的,但现在我们却可以因为熟悉叶诗进而来理解高词。事实上唐宋诗词中类似的句子还很多。唐诗人吴融《途中见杏花》一诗中云:“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又有《杏花》诗日:“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宋陆游也有“一枝红杏出墙头”的句子。可见,词人的这一句是很有来头的。
4、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中平中仄(韵)。闲愁最苦。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仄(韵)。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出处:http://longyusheng.org/cipai/index.html
5、“花阴外、故宫梦远。”过片一笔宕开,不再顺着上片所具体描绘的杏花来写,貌似脱离所咏之物,实则意脉不断。这正如刘永济先生在《词论》中所引:“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词人正是在咏杏花的同时,写出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君国之忧”,由眼前的杏花,而联想到故宫的杏花。“故宫”应是指北方沦陷已久的汴京。被掳至五国城的宋徽宗曾哀叹“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宴山亭》)作为南宋词人的高观国,虽然他的词多是吟花咏草、描写男女恋情,但他同当时的大多数词人一样,终脱不了失去故国家园的苦痛,即使是清丽之中,也遮掩不住伤怀故国的阴影。他在另外一首咏杜鹃花的词中写道:“故宫春事与愁赊,冉冉断魂招不得”,与“故宫梦远”一样,都是哀切之音。“想未识、莺莺燕燕。”莺燕都是春鸟,它用来代指春天的景物,这一句似乎是词人遥问故国的杏花:还有莺燕飞来吗?词人回忆以往故国杏花开遍,常有莺燕飞来,莺鸣燕语,嬉戏花间,而现在这一切都不会再有了。词人猜想故国春天的景象一定是与以往不同,表现了词人担忧被外族侵占的国土一切都已是面目皆非了吧?这一句实际是暗含杏花来写的,而后一句:“翠径红千点”更是扣住了杏花。词人由眼前的杏花联想到故国的杏花,担心故国的杏花已经被揉损得不成样子了吧?南宋另一位词人韩元吉在《好事近》一词中写道:“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徽宗也担忧:“花城人去空萧索。”(《眼儿媚》)然而词人所担忧的仅仅是杏花吗?结句“桃李春风已晚”是在前面一系列担忧之后所发出的怅恨,怅恨“匆匆春又归去”,收复失地的愿望也随春光的流逝而一年一年地落空。这种表现手法很似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仔细品味,高词与此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结果,恰如《乐府指迷》所言:“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6、玉坛消息春寒浅,露红玉、娇生靓艳。小怜鬓湿燕脂染,只隔粉墙相见。花阴外,故宫梦远。想未识、莺莺燕燕。飘零翠径红千点,桃李春风已晚。
7、“女伤春”最具代表的应该是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点绛唇·闺思》中写道: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8、“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译文]还是别去登高凭栏,斜阳映照之下,就是那令人断肠的迷蒙烟柳。
11、上片是词人用彩笔精心绘出了一幅杏花的图画,下片词人记录了自己做画时的感想与心绪。
12、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平仄仄(韵),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中平中仄(韵)。怨春不语。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仄(韵)。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韵),平平平仄平仄(韵)。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韵)。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平仄仄(韵),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13、“士悲秋”的作品就更加多了,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又如杜甫写道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词》中都总结到: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写到秋天总是悲凉的。
14、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15、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7、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8、这是用来形容文章语言精美而感情深厚热烈。最初是夏承焘先生评价辛弃疾《摸鱼儿》时的评语。
19、摸鱼儿即《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唐教坊曲。宋词以《晁氏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兹即取为准则。一百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并定十字一气贯注,有作上三、下七,亦有以一字领下四言一句,五言一句者,可以不论。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琴按:原书谓“前后片第四韵,并定十字一气贯注”,非。后片首句押韵,故与上片相同位置处应为第五韵。【定格】例词: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休去倚危阑”改上一、下四为上二、下三句式,着重在第二字,故第一字可用平声。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韵)。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中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20、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21、这个长的拼音是:chang,第二声
2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3、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一作:恨)(无归路一作:迷归路)
2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
25、杏花·杏花天杏花》咏杏花诗鉴赏
26、女子伤春说的就是这女人有一颗敏感的心,看到春天的花儿落了,就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便想到青春易逝而感到伤心。男子伤秋是说秋天到了,看到万木凋零,而引发出对人生的悲叹。所以往往文人总是易感一花,一草,一鸟,一虫,一山,一石而激起思想的火花。君不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一川烟雨,满船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些都是诗人对大自然的感伤啊。
27、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28、惜春|长怕|花开早意思应该是爱惜春天的人都唯恐花开得太早(怕花凋谢太快)长应该是修饰词,修饰怕的程度,或者说一直的意思
29、初读此词,我们也许会觉得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婉约词没有什么区别。上片写伤春惜春、美人迟暮之情,下片则抒发了美人遭妒失宠的哀怨之情。古今不少评论者“一味称赞此词‘尽态极妍’、‘哀怨缠绵’”。本来,单从这首词所展示的意境与所用的技巧来看,的确可以算是一首“伤春词”。这不仅仅是一首婉约词而已。在这层哀怨愁苦、柔美委婉的外表之下,掩藏的是“喷涌如火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骨子里蕴含了一种刚劲深厚的力量”。夏承焘先生称此词为“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唐宋词欣赏》),其精神内涵远非一般婉约词可比,而是寄托了作者独特的心境与情感。
30、张惠言《相见欢》
31、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32、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33、[出自]南宋辛弃疾《摸鱼儿》
34、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35、高观国工于咏物,词风清丽,在南宋不失为作手。
36、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出自《诗经》原意是“女子见春天到来,又一年过去,自己青春随着时间流逝;男子看秋天已至,感怀时光不在,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37、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