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该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文体应归类于写景散文。《酒泉子·长忆观潮》是北宋潘阆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文体是词。
2、特写观众辏集的盛况。先写豪民贵宦车水马龙,僦赁看幕;再写宫中观潮,临了兼及都民。这里描写的中心则是皇室贵近在“天开图画”台上观潮。十里江岸,“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统统不过是“黄伞雉扇”的铺垫陪衬。
3、第四自然段从观潮人数之多和潮水波涛汹涌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是侧面描写。
4、《观潮》一文中,作者是从江潮的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气势雄伟壮观的特点。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次从:“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5、潮落后: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6、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精练的结果。
7、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8、按照时间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观潮》一文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9、《观潮》是南宋文学家周密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10、小学三年级观潮第三段,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从形状、颜色、声势三个方面来描写潮水:
11、观潮这篇课文写了钱塘江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12、涨潮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3、形状: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14、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15、涨潮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16、声势: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17、在都城细民眼里,“天开图画”台,“真若箫台蓬岛”仿佛是现实生活中的神仙世界。所有这一切,在周密心目中都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是令人向往的。现今看来,这种景象恰恰反映了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生活的一个侧影。
18、观潮作者是从涨潮前、涨潮时、潮落后三方面来描写,相关内容如下:
19、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
20、《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21、颜色:白线、白浪、白色战马。
22、全文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语言简洁,却将极为浩大的观潮场面,描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形象生动,文笔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