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优选好句49句

59

1、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3、是张九龄的诗,诗名是《感遇十二首·其一》。全诗内容是: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意思是: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4、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5、扩展资料:

6、感遇十二首·其一

7、[唐·张九龄]

8、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9、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本诗通篇结构安排紧而有序,叙述风格和缓、平静,给人一种清心、恬淡的感觉。

10、香草的意象: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11、“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12、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13、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晶莹洁净。

14、白话译文:

15、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6、《感遇》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张九龄也是唐代著名的重臣,在遭遇谗言被贬后写下此组诗。《感遇》共十二首。

17、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18、创作背景:

19、葳蕤的同音字有“薇、睿”。

20、字源演变:

21、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2、《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

23、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使用的是互文手法。

24、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25、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26、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27、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28、其二诗曰:“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29、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葳蕤本意是枝叶茂盛的意思。葳的同音字有很多,如:微、威、偎等,蕤是第二声蕤的同音字不是很多。

30、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31、《感遇•其一》作者: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32、“薇”,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巢菜,“薇”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篆书演变而来。

33、诗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34、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35、《咏桂》唐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意思是:金秋时节,一株株桂花竞相绽放,一簇簇一朵朵玲珑隽秀的鹅黄色小花,为秋日增添了几许悠远闲雅的意趣,更有那扑面而来的阵阵馨香,沁人肺腑,令人陶醉,人们不禁慨叹:“又到桂花飘香时。”  桂花之概括  桂花,别名木犀、岩桂、十里香。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字而得名,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桂花之名由此而来。  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据文字记载,桂花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提到:“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桂旗是用桂花做成的旗帜,以装饰车辆;《九歌·湘君篇》中也多次出现“桂舟”、“桂棹”、“桂栋”等词汇,这说明,当时楚国的人们在酿酒、生活用具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已经广泛使用桂花树了。《吕氏春秋》中对芳香馥郁的桂花更是赞赏,称之为“物为美者,招摇之桂”。  汉代以后,桂花的观赏价值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开始将自然野生的桂花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花异树,其中有桂十株;武帝破南越后,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关于栽种桂花的描述。唐宋时期,桂花已经从宫廷栽种普及到了民间庭院栽植,于是,咏桂吟桂也蔚然成风。  唐张九龄赞美桂花是:“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感遇》)李白在《咏桂》诗通过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诗人王绩的《春桂问答》也通过对比的手法,衬托出桂花超凡脱俗、刚劲凛然的美质,其诗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颇具特色,“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古人云:“凡花之香者,或清雅或浓郁,二者不可得兼。”而唯独桂花之香既清芬飘逸又浓郁致远。宋代诗人洪适的《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一诗对桂花的香气做了形象传神的描述:“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桂花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十里香”;而宋代邓肃赞誉桂花的香味是,“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木犀》)。龙涎取自抹香鲸,是极为名贵的香料,可是与桂花一比,也相形见绌了。  桂花树与月亮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说明桂花与月亮很早就联系在一起了。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就有“月中有桂树”的记载;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也有这样一则故事:“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便是“吴刚伐桂”的传说,相传汉朝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罚在月宫中砍桂树。但是,无论他怎样费心尽力去砍,桂树总能愈合重新长起。多少岁月过去了,吴刚仍不知疲倦地伐树,而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生机勃勃,芳香浓郁。每逢中秋这天,吴刚才被获准休息,所以,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便看不到吴刚举斧伐树的身影了。毛泽东的“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蝶恋花》)便源于这一典故。  在咏桂的诗篇中,很多都与月亮有关,如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皮日休则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桂花的由来,他说:“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人白居易则显得幽默了许多,他觉得,偌大一个月宫,只有一株桂树,未免太冷清了,于是大胆建议:“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东城桂》)南宋杨万里也留有关于桂花树的名句:“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咏桂》)桂花与明月、嫦娥的关系如此密切,自然也就沾上仙气了。  桂花的美好寓意  桂花翠叶常青,亭亭玉立,不与百花争春,却香冠群芳,因而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崇高美好的意象。  桂花是荣誉的象征。我国古代的乡试、会试一般都在农历八月间举行,其时正值桂花盛开时节,人们便用桂花来赞誉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或“蟾宫折桂”。唐温庭筠在欣闻朋友及第高中时发出感慨:“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雾尚飘蓬。”(《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钟先辈》)元代文人郑德辉在《王粲登楼》中则云:“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由于“蟾宫折桂”寓意着仕途通达,所以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竞相栽种桂花。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许多古桂树。如陕西省汉中圣水寺内的“汉桂”,相传为西汉萧何亲手种植,树龄约在2000年左右,开花时金黄一片,香飘数里;还有桂林市东郊唐家里村的“唐桂”,也是千年古桂树了。  在古希腊神话中,“桂”也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桂”是献给艺术之神阿波罗的圣物,从1815年开始,英国王室便把选拔出来的优秀诗人称为“桂冠诗人”,直到现在,人们还保持着给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胜者赠送桂枝的习俗,以示赋予他崇高的荣誉。  桂花还是友谊和爱情的见证。早在战国时期,燕、韩两国就以互赠桂花来表示永结友好邻邦之意。唐代诗人王建就曾借用桂花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怀:“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在我国广西、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枝桂花一片心,桂花林中定终身”的传统,男女青年通过相互赠送桂花来表达爱慕之情。  如今,“月中仙品”的桂花已成为供市民观赏的著名花卉,尤其是近年来,园林部门在西安的街道、广场中引进和栽植了许多桂花名品,为古城又添美景,真可谓是“广寒月中桂,香飘入万家”。

36、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作《感遇》中:“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使用的是(互文)手法。

37、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38、灵芝兰花长得非常旺盛,发出灿灿光辉。

39、其一诗曰:“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40、葳的读音是:wēi  同音字有:危委逶巍威崴偎隈煨微溦薇

41、是张九龄《感遇·其一》

42、蕤的读音是:ruí同音字有:蕊緌

43、兰在春天,桂在秋季,它们的叶子多么繁茂,它们的花儿多么皎洁。这种互文,实际上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括全株而言。春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之意。而葳蕤二字又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觉有皎洁明净的感觉。而皎洁二字,又十分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44、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45、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

46、葳蕤是个词语,出自张九龄

47、“薇”,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wēi,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薇”的基本含义为紫薇;引申含义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日常使用中,“薇”也常做名词,表示蔷薇。

48、芝兰毓秀芝兰是形容初春的美好景色,毓秀也是形容美好事物的整个意思就是借景抒情,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初春斗艳的景色预兆着好事。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形容枝叶繁密,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家庭人丁兴旺和事业发达的意思。.张九龄〈感遇〉诗一二首之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49、【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意思】葳蕤:形容枝叶繁盛纷披。自尔:各自如此。林栖者:山林隐士。本心:草木的根本和中心,这里实是“本志”之意。全诗说:兰草在春风中繁盛纷披,桂花在秋月的辉映下清雅皎洁。她们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各自都使春秋成为适当而美好的季节。谁能知道那些山林隐士,闻到她们的芬芳便相爱悦。散发芳香原是兰桂的素志,为什么要希求美人来采折呢?诗人以兰、桂自喻,抒写了自己立身修德是出于素心,并非为了求人赏识的高尚情操。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