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2、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3、《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唐李白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译文:作草就要作兰草,作树就要作松树。兰草的幽香随风而远,松树遇寒冷而不改容姿。松树与兰草相因相依,萧艾之类野蒿只是徒然丰茸茂盛。
4、《秋兰》清爱新觉罗.玄烨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译文:宫殿前面的盆栽。兰花一枝独秀地开放了。以前的人称之为帝王香,又有人把它比喻为君子,所以我为此题了一首四言诗。秋兰颜色很好看,叶子也很葱绿。我喜欢这个“帝王香”(代指秋兰),开放在庭院中非常秀美的样子。它的幽萦绕在帐幔中间,娴静的影子映照着稀疏的窗棂。(看着这样的兰花,就能心有所感)为什么还要像《离骚》中写的那样种九畹那么多呢?
5、《兰花二首》宋代:易士达;原文: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白话文释义:春天到了兰花的芽儿长得特别长,不随着红叶自己独自低垂。梅花谢了之后什么花相继盛开,只有兰花的幽香来接着芳香世界。
6、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7、爱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兰花诗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表面赞美兰花,实际上说明自己志向清高远大。)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兰花本是生在幽谷当中无人得见,一个朋友在东轩种了些,拿来送我。 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 根扎在在密石边上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叶子靠着修竹有中午的阴凉。 我想弄来蘼芜香草与它共在堂下,那就经常可以看到楚辞诗句中的意境了。 赞美兰花。) 同上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借兰花表达自己的清高不流于俗。) 咏兰 元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赞美兰花。) 兰花 明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表达诗人本身怀才,但显得高远。) 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思念故人之情。) 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表达诗人志向清高远大。) 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表达诗人的清高。) 兰花二首 明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画兰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溪沙兰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兰 朱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兰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兰 唐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 明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花 清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8、赞美兰花的诗词:
9、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珠。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10、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春庄》唐·王勃译文:幽静的山林中有一条路边长满兰叶的小路,城外的种桃李的园子。只是没有人间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啼叫之声。
11、一生兰花,半生竹此话的:郑板桥
12、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13、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14、《咏同心兰四绝句》清钱谦益并头容易共心难,香草真当日以兰。不似西陵凡草木,漫将啼眼引郎看。译文:“并头容易共心难”,诗的首句富有哲理意味。男女构成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即“并头”却是“容易”的,那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并头莲”可谓触目皆是。从双方而言,“同心兰”是夫妻“共心”的象征。从单方面而言,是指与丈夫“同心”的妻子。“西陵凡草木”喻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柳如是与苏小小都是,故可以相比较。但前者被诗人誉为“香草”,后者被贬为“凡草”。因为前者忠贞高洁,后者却轻浮艳俗。
15、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16、春雨春风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17、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门径有芳还有秽,始知佛法浩漫漫。
18、《点绛唇·咏风兰》清代:纳兰性德;原文: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白话文释义: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素雅恬淡没有一丝浓艳浮华。它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犹如凌波仙子轻轻飘逸。它的叶子如此稀疏,怎么耐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于是留取那半缕清香入得画中,这幅张见阳之风兰可以堪称画中第一了。;4,《咏幽兰》清代:玄烨;原文: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白话文释义:兰花的姿容婀娜,叶子碧绿修长,风吹过来,就算身处幽谷里也难掩其香味。不因为被人摘取,就甘心作为配饰,因为它的品格不是由这个衡量的。就算无人欣赏,也默默地吐着芬芳。;
19、“一生兰花,半生竹”此话的出处作者是郑板桥
20、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兰花》明·刘伯温译文:那高雅纯洁的兰花啊,你为谁开放得这么美丽?承受着冷露和寒风,你仍散发着清香。但却一直守候孤独,直到凋谢。
21、《题画兰》清代:郑燮;原文: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白话文释义: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22、《卜算子·兰》宋代:曹组;原文: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白话文释义: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23、《幽兰》魏晋陶渊明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译文:应该生长在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方向等待清风的的到来。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走通。醒悟到应该回去了,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
24、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兰》清·郑板桥译文: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花啊,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就连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藏在高山后面遮蔽着自己。
25、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26、中国绘画历来有一种说法:一生兰花半生竹。就是说须用半生时间才能画好竹,一生的时间才能画好兰花。从这一形容中可以想见画好兰竹有多难。尽管兰竹看似简单,尤其是兰花,寥寥数笔,可大道至简,古往今来,不乏毕生为之投入之人。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他一生只画兰竹。也正因为如此,郑板桥以兰竹绘画题材为载体,让中国画的文人情怀在他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每一笔每一划似乎有着中国文人气韵的支撑。
27、《春庄》唐王勃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译文:幽静的山林中有一条路边长满兰叶的小路。城外的种桃李的园子,只是没有人间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啼叫之声。
28、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