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都表达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2、该诗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为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三、四句则写送别的场景。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烟花春色和长江为背景,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色彩明快的诗人送别画,写得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韵远而不虚。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1]
4、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5、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9、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感情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春天。烟花三月下扬州。
11、尽是“完”的意思。注释: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
1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是友人的小船渐渐远去,一只孤帆的帆影渐渐消失于水天相接之处,只看见一线的长江向天际奔流。此情此景可以称的上壮阔,可友人的远去,也不失留下了一丝落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3、“孤帆远影碧空尽”出自唐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4、作者是李白,诗名为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6、四年级上册第20课
1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8、出自李白的
19、都是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冬天。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0、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唐代李白
22、全诗在首句就点明了诗人在黄鹤楼送行。“故人”一词则说明了诗人与被送者的关系及感情。次句则紧承首句,“三月”点明了此时正是百花争艳,春意正浓的时节。“烟花”不仅修饰了“三月”,还暗示了友人去的地方也是一个繁荣太平的好地方。“扬州”直接表明了送别者要去的地方。
23、诗的最后两句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在送别时的惜别之情。“孤帆”并不是表示在长江上只有友人这一艘船,而是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友人的船只上。“唯见”写了诗人在友人离开后还久久伫立着,形象生动的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那份真挚的感情。
24、一座“碧山”。释义: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赏析:“孤帆远影碧空尽“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拓展资料: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
25、尽意思是:尽头,消失了。
26、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是单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