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的手法,或者说是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神态描写等,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情志,使之血肉丰满。侧面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或他人言行等,起烘托或衬托作用。
2、直接描写,即从人物的外貌、穿着、神态、动作、心里、身份等角度描写人物形象
3、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4、(三)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5、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6、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7、一)从表达方式上来说,主要是以描写的方式为主,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8、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9、中国诗歌凝练意丰,诗歌的修辞多用到对偶,比喻,夸张。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看好音”,“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0、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11、抑扬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12、诗词里的表现手法有用典、想象、联想四、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
13、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14、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5、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16、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17、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18、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19、衬托或烘托
20、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2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22、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23、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24、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25、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26、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27、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28、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29、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30、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31、虚实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32、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33、用典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34、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35、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36、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37、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3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39、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40、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41、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42、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整理。
43、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44、(二)从表现手法上来看,通过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或者以物言志的象征表现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描写得更加鲜活、生动、传神。
45、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46、其次也要善于抓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如第三局中“最爱”,则是直抒胸臆,把是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中的悠闲心境表达的淋漓尽致。通过解析这些信息,我们对这首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7、这个问题比较大。高中诗歌与散文的方法需要分别而言。
48、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49、(二)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50、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就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前两句重在写形,后两句重在写神,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伶俐的山村小孩形象。诗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也跃然纸上。
51、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52、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53、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54、中国散文优美隽永,它除了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外,还常常用排比,反复,衬托等修辞手法。
55、诗词中更多是运用景物来侧面烘托人物,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古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并不像小说、散文中那么详细、具体、鲜明、直白,在篇幅短小、寥寥数语的古代诗词中,诗人往往通过一个肖像描写或情感字眼,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神态、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我们在解读此类诗歌时,要善于明辨和决断,应迅捷辨认出诗中描写人物形象的字词。如《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56、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57、间接描写,即从人物外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来烘托人物形象。
58、渲染其实一般指通过描写景物来营造某种氛围,比如描写西风吹过来渲染悲凉凄清的秋意啊之类的。
59、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60、有的诗中写形象的词语并不明显,就需要我们去深思挖掘出描写人物形象的“隐性”词语。如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61、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62、详细补充:
63、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64、解读这首诗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表现动作神态的词语,如首句中的“逐”,就刻画出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的形象。次句中的“立”字,勾勒出诗人在春风中、夕阳里欣赏美景的姿态。
65、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66、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67、(一)诗歌的起源: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68、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69、烘托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70、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71、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畅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扩展资料: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72、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73、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74、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乐景写哀、以景结情、借古讽今、渲染、烘托、用典、虚实结合、抑扬、对比。
75、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76、其实区别挺大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哈~
77、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78、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79、借代可使表达具体象。
80、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诗人总要浮想联翩,感情非常激动。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诗歌对于富有社会意义的现实生活的反映,一般不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具体、细致的描绘,而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的片断,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创造一种感人的艺术境界。
81、诗歌的最显著特点是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它的语言特点是精炼而形象,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