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里的“緌”是指像缨饰的下垂物。
2、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
3、这句话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chuíruíyǐnqīnglù,liúxiǎngchūshūtóng。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5、緌,系冠缨也。——《说文》。谓缨之垂者。
6、jūgāoshēngzìyuǎn,fēishìjièqiūfēng。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7、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8、作者从蝉声远传并不是凭借秋风这一点引申出一个道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9、缨子[tasselshangingfromahatorcap]
10、冠緌缨。——《礼记·内则》。孔颖达疏:“结缨颌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11、似缨饰的下垂物
12、垂緌饮清露”的意思是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
13、垂緌饮清露,
14、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15、緌因为是繁体字
16、垂緌饮清露,是描写蝉的,緌的意思就是树枝,整句意思是垂下来的树枝上喝露水
17、出处:唐·虞世南《蝉》
18、liúxiǎngchūshūtóng
19、垂緌(rui二声)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20、fēishìjièqiūfēng
21、非是藉秋风。
22、垂緌饮清露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下面《蝉》的全文读音。
23、緌(rui2),系冠缨也。--《说文》。谓(wei2)缨之垂者。
24、緌,继也。——《尔雅》
2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6、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27、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唐·虞世南《蝉》
28、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作者人品高洁。
29、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的读音:chuíruíyǐnqīnglù,liúxiǎngchūshūhuà
30、緌[ruí]
31、[唐]虞世南
32、蹑履緌冠。——宋·佚名《沁园春·寿东屏》
33、chuíruíyǐnqīnglù
34、jūgāoshēngzìyuǎn
35、chán《蝉》唐·虞世南
36、流响出疏桐。
37、居高声自远,
38、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39、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40、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flag]。如:緌章(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緌旌(垂旒舒展的旗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