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文案圈圈-每一句都是经典文案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好句摘抄59句】

59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1、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是愿者上钩。

2、愿者上钩。最后把文王钩上了。

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古时候的一则故事,指的姜子牙钓鱼用的是没有弯弯钩子的直直的鱼钩,所以这样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谚语的意思是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这句谚语出自十六国前秦将领苻朗的是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这句谚语出自十六国前秦将领苻朗的《苻子·方外》。

4、心甘情愿的上当。

5、愿者上钩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

6、歇后语是愿者上钩。相传姜太公在渭河边钓鱼,是为了等候周文王。文王识才将姜太公拜为军师。周文王成就了一代帝业,姜太公也大器晚成实现了人生理想。

7、【寓意】

8、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9、【释义】

10、愿者上钩。

11、符合的歇后语是:

12、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拼音:JiāngTàigōngdiàoyú,yuànzhěshànggōu)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熟语。这则熟语的相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伐纣平话》及《封神演义》也记录有类似的故事。《武王伐纣平话》载:姜太公退隐在渭河边,经常河边钓鱼,他钓鱼的方式很特别,钓杆很短,钓线只有三尺长,钓钩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人们讥笑他,他说“愿者上钩”。后人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甘愿去做可能吃亏上当的事。该熟语在句中可作宾语、分句,也可独立成句。也说“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4、[典故出处]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5、多比喻心甘情愿落入别人谋划。

16、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17、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姜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于镐京,长子姜伋嗣位。

18、姜太公钓鱼是邂后语中的上句,下一句是愿者上钩。

19、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古时候,姜太公在江边钓鱼,他没有准备鱼饵,将鱼竿放入水中,他就坐在那等。这时,一路人问他,这样怎么会钓到鱼呢。姜太公回答,愿意上钩的自然回来。这就是歇后语的来历。

20、是歇后语

21、表示心甘情愿。

22、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用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像您这样钓鱼,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23、是商周时期著名的商朝丞相姜尚与武王之父的的故事。姜太公在河边用直直的鱼钩钓鱼,其实钓的并不是鱼,而是能发现自己大才的君侯,这里的鱼就是指的西伯侯姬昌。古代指,能知人善任,才遇良将。现在寓意愿意的人,自己找上门来

24、此语出自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文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如今多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类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5、"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甘愿去做可能吃亏上当的事。该成语在句中可作宾语、分句,也可独立成句。也说"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6、愿者上钩。上下句联在一起是:姜太公钓鱼一一愿者上钩。书中记载姜子牙姜太公钓鱼时使用的鱼钩是直的,所以说他不是靠鱼钩来钩住鱼的,而是鱼自己来咬直钩,因此叫姜太公钓鱼一一愿者上钩。现在用此语是比喻不强求人们做什么事,全凭个人志愿来决定何去何从。

27、【出处】:晋·苻朗《苻子·方外》:“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28、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近义词:心甘情愿[成语解释]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

29、这句歇后语的后半句就是愿者上钩。完整的这句歇后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有一个典故,说姜太公在河边钓鱼,他用的鱼钩是直的而不是弯的,然后别人问他,你这样能钓到鱼吗?他就说了一句:愿意上来的,他就自己会上来了。

30、【近义词】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31、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他是周倾商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周师齐祖”“百家宗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2、姜子牙说:“你不知道个中缘由,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王与侯。”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招揽人才,他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才。

33、歇后语在各个地区的说法不尽相同,请适当参考。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是愿者上钩。

34、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汉语的一则成语,语出周朝佚名《武王伐纣平话》,也可以出自《飞燕外传》。这则成语中,姜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是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别人的圈套。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分句,也作定语。

35、心甘情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6、【释义】:姜太公:姜尚,字子牙,西周初年帮助武王伐纣的功臣。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37、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鱼钩悬空钓鱼,也可以钓很多鱼。问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38、【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9、这是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40、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41、[感彩]褒义词

4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的故事《姜太公钓鱼》。故事中,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他故意将鱼饵放在水面上,引诱鱼儿上钩。这个故事比喻善于用计谋引诱敌人上当受骗。

43、姜太公钓鱼。

44、但是来到西歧后,并不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住了下来。

45、愿者上钩。这是一个历史传说中的故事,姜子牙用直钓鱼,等周文王,周文王姬昌为了招揽人才,断定年逾古稀的姜子牙是栋梁之材,亲自出马带着厚礼聘请姜子牙!

46、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唐肃宗时期,追封为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

47、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

48、姜子牙钓鱼的方法很奇特:鱼竿短,鱼线长,用直钩,没鱼饵,钓竿不放进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49、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出身低微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

50、愿者上钩。意思就是,愿意来的育定会来,就等者就行,不必太看急!

51、【出处】

52、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

5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4、愿者上钩,姜太公在渭水沟钓鱼,鱼钩是直的,净等鱼儿上钩。

55、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

56、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姜尚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

57、愿者上钩

58、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寓意自愿不强迫

59、《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