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经典名句
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2、王阳明是明朝末年至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王阳明的一些经典名言名句:
3、君子之所谓敬畏者,非有所恐惧忧患之谓也,乃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谓耳。
4、树木,一定要将树木的根系培植好。修养自身的道德,就应当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
5、“百年之后,虚怀若谷,气定神闲,夙夜在公,谓之可取”-强调做一个平和、谦虚、勤奋的人。
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7、一、“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城,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
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强调个人选择和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9、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王阳明《与辰中诸生》
10、“心外无物,心中无乱”,这句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冷静,只有抛开外界的纷扰和杂念,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1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2、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13、四、“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14、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明·王守仁《传习录》
1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6、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传习录》
17、“常念天理人欲,勿念人欲天理”-强调要始终坚持道德和正义,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
18、王阳明认为,人是否感到快乐,都是由自己的内心来觉得的,也就是说,世间并非有那么多的不快乐,很多时候,不快乐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所以,在纷繁复杂的世间时刻保持快乐,才是真功夫。
19、励志·立志·志向·信念
2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张载的名句。
21、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估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22、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23、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4、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25、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26、王阳明在失意时曾有过一句名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意思是“了解我的人称我心情不好,不了解我的人却不知道我在追求什么”。
27、王阳明在他十二岁时就立下远大志向,要成为圣人。十二岁的王阳明所理解的圣人要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阳明的一生有很高的追求,他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万世开太平,不仅希望让老百姓有一个温饱的生活。还希望能够实现精忠报国的理想。
28、励志·哲理
29、三、“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30、我不会用这种方法去对付别人,但别人用这种法来对待我,攻击我的过失,都是我的老师,我有怎么能够不欣然接受,并且由衷的表式感激呢?
王阳明经典名句
31、诚意只是循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王阳明
3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强调通过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33、“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实践探索自然,以增长对事物的认识。
34、诚心实意只需遵循天理,虽然遵循天理,也不要着一份情意。遵循自然而发展便是善,被外物所扰、掺杂私欲便是恶。
35、——王阳明
3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传习录》
37、五、“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38、君子所说的“敬畏”,并不是内心有恐惧和忧患,古代圣贤所说见不到人的地方,也应当能够自觉的修养德行,而不放荡不羁,而时刻保持戒慎恐惧之心。
39、王阳明这段话大意是谁,你无需别人来判断你做得对不对、说得对不对,只要你心中有数就行了;而不管别人能否看见、听见,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你也应该坚持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这样,你的内心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
40、、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41、“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4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儒学大师张载名言,不是王阳明说的。
43、王阳明曾说:“不求日增,只求日减。”其实,他的这个观点和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观点殊途同归。这两位圣贤都认为,在做人的道路上,每日都应当减少内心的欲望,当人的贪欲一点点减少的时候,才会渐渐进入一种顺其自然的潇洒境地。
44、“知行合一”-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45、“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46、王阳明写秋雨的名句:“江天云鸟自来去,楚泽风烟无古今。”
47、率性是‘诚者’事。所谓‘自诚明,谓之性’也。——王阳明《传习录》
48、王阳明所提出的“持志如心痛”的观点,比喻的手法用得非常形象,意思是说心怀着一个志向,一日未曾实现,一日便会感觉到它刺得人心头发痛。以心痛为喻,这是一种何其强烈的紧迫感,也正因这种紧迫感,王阳明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自己人生志向的行动中去。
49、“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5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1、传授弟子只是,不要去追求过多,而贵在能够精和熟。
52、“知行合一”,这句话强调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
53、阳明先生心学的精髓最后融合在四句话里: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
55、“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一深沉的思索是王阳明心学智慧的一个重要部分。阳明心学的一大特点是“以正人心为本”,所谓的心中贼,其实就是那些我们常见的消极情绪、念头、习惯、恶行等等。王阳明心学认为,人们的各种私欲植根于心,只有通过自省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按照道德规范去进行和生活,这就是“破心中贼难”之所在。也就是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从自己内心开始,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
56、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57、“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8、七、“乐是心之本体。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欣合和畅,原无间隔。”
59、大丈夫做人光明磊落,没有畏惧,自然能明心见性,有翻天覆地之能。不会因为有小人非议,害怕被陷害,而如同囚犯一样处处小心翼翼,被自己的恐惧所束缚呢。
60、“心即理也。”
王阳明经典名句
61、“致良知即大道也”,这是王阳明最为著名的名言之一,强调良知是人类内在的道德本能,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62、诚信·拼搏·努力·老师
63、王阳明始终认为,一个傲字,是人生所有大病的根源。为人子女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对父母肯定不孝顺;为人属于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就肯定不忠诚。一个人骄傲自大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人所有恶劣品质中最恶劣的一种。
64、八、“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65、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守仁
6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67、“天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强调简朴的生活方式和节制的消费观念。
68、“心外无物,心中有理”-强调心灵超越物质世界,探索理性与道德。
69、王阳明认为,人只要知识储备足够,彼此之间的智能差别并不大,而一旦上了战场,胜负的归属很大程度上看的是谁的心能不能被千变万化的局势所撼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竞争,要想实现自我价值,达成人生目标,也同样需要掌握好“此心动与不动”的智慧。
70、心明便是天理。
71、“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句话强调了通过实践和实验来获取知识,同时要坦诚、真诚地待人处事,并始终保持内心的正直和善良。
72、谦虚·生活·励志·做人
73、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张载出生,少喜谈兵,曾欲结客收复洮西失地。上陈《边议九条》。交好范仲淹,研读儒家《六经》。嘉祐进士。任签书渭州判官公事,协助渭州军帅蔡挺筹划边防。熙宁二年(1069)为崇文院校书。次年,因病屏居,读书讲学。
7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阳明在自己死前的日子里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王阳明之所以这般自信和激昂,皆是他的心学智慧使然。“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王阳明大气磅礴一生的真实写照。
75、熙宁十年(1077年),张载同知太常礼院,复以病归;岁末,病逝于临潼,时年五十八,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嘉定中谥“明”。
76、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77、张载博览群书,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认为世界万物的一切存在和一切现象都是“气”,即“太虚”,主张“理在气中”。又认为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认识“天下之物”。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
78、自己心里所想的就是真实的存在。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7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王阳明《传习录》
80、这句话表达了王阳明在经历挫折和失意时的复杂情感,他感受到了来自周围人的无情和冷漠,但他仍然坚定地追求自己内心的目标和信仰。这也是王阳明思想中“知行合一”的核心理念之一,即只有深刻认识自己内心的欲望和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行动与思想的统一,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81、二、“无事时是独知,有事时也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有力,只是在人所公知处用功,便是诈伪。”
82、因为你们在平日收到了各种杂事的纷扰,不知道自己真正静心修行的功德,而想着用静坐去弥补始阶段的收敛放逸的工夫罢了。
83、“知识行合一”-强调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够转化为实践。
84、王阳明的心学一直在强调人们要时时反省自身,正视自己的不足和过错,不要一味责怪他人。如果只是一味地责怪别人,只看见别人的过失,那就无法看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只能是陋习缠身,惹人厌烦。
85、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86、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下是一些王阳明比较经典的名言和名句:
87、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侨寓于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并在该地安家、讲学,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赅,历代传颂不衰。
88、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89、“致良知”-强调个人内心的道德自觉和责任感。
90、凡是攻击别人的过失,揭发别人的阴私,以换取正直名声的,都不能说是帮助他人为善。
王阳明经典名句
91、王守仁名言名句有:
92、知道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理解的最终结果。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
93、萧瑟秋色中,想起王阳明先生的这句诗,即将沉睡而去的心绪竟也苏醒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望去,一位紫髯如戟的老人步履匆匆地从阳明洞中走来,精神矍铄,衣袂飘逸,目光炯炯地望向这片秋色。